《云麓词心录·第二百一十八章翠羽双飞曲》
第一章:溪涧惊鸿影
夏日的云麓山被暴雨洗得透亮,煜明踩着青苔斑驳的石阶下山时,竹笠边缘还滴着水珠。他怀中抱着新抄的《唐宋词格律》,书页间夹着半片晒干的荷叶——那是前日与砚之在醉荷亭论词时留下的。
"煜明!"
熟悉的呼唤声从溪涧方向传来。转过一道弯,只见林砚之卷着裤脚站在浅滩上,青衫下摆随意扎在腰间,手里举着一支湿漉漉的狼毫笔,脚下散落着几张被水浸透的宣纸。
"快来!"少年人眼睛发亮,朝他用力招手,"方才一只翠鸟掠过水面,叼走了我笔下的'鱼'!"
煜明走近时,只见溪水中几片残荷正随波晃动,阳光穿过叶隙,在砚之沾满水墨的衣襟上织出碎金般的图案。他蹲下身,捡起一张未被完全浸透的纸,上面歪歪扭扭写着"翠羽翩然灵动"几字,最后一笔被水晕开,像极了翠鸟尾羽的弧度。
"原想填一阕《如梦令》,"砚之甩了甩笔尖的水珠,望着远处芦苇丛生的岸汀,"可刚写下首句,那鸟儿就俯冲下来,溅得我满纸都是水花。"
煜明抬头望向溪面,忽然瞥见一抹翠绿的影子从芦苇丛中窜出,如同一道闪电掠过水面,尖喙叼着一条银鳞小鱼,尾部溅起的水珠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晕。
"入水衔鱼惊梦!"他脱口而出,"砚之,你看那鸟儿入水的瞬间,可不就像惊破了一溪清梦?"
砚之猛地转身,眼中泛起惊喜的光芒:"妙!'惊梦'二字比我想的'破静'贴切十倍!"他抓起半块干硬的墨锭,在青石上匆匆研磨,"快把后两句补上——溅起的水珠像什么?"
"玉珠飞。"煜明望着溪面上尚未散去的涟漪,"光影在水波里晃来晃去,倒像是在互相逗弄。"
"光影碧波相弄!"砚之提笔在湿纸上疾书,墨汁渗入纸纤维,晕出淡淡水痕,"叠两个'欢纵'如何?既写鸟儿捕到鱼的欢快,也写咱们观鸟的纵情。"
此时,又一只翠鸟从对岸的柳树上掠过,翅膀划过水面时带起一串细碎的水花。煜明望着两只鸟儿一前一后飞向芦苇丛,忽然想起十年前与砚之在市集初遇时,对方眼中闪烁的光亮——那时的少年,不也像这翠鸟般灵动鲜活么?
"一抹艳姿轻送。"他轻声吟诵,看着砚之在词尾落下最后一笔。阳光穿透云层,在湿纸上投下两人交叠的影子,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小品。
第二章:凌波赋雅韵
三日后,雨过天晴。煜明带着新制的蝉翼笺,与砚之相约在溪涧上游的白鹭洲。此处水势平缓,两岸芦苇高及人腰,正是翠鸟出没的绝佳地点。
"你看这《鹧鸪天》的格律,"煜明展开鹅黄色的笺纸,用镇纸压好四角,"上阕四句三平韵,下阕五句三平韵,最适合铺陈场景。"
砚之蹲在水边,用枯枝在泥地上画着词牌结构:"前两句先写环境如何?翠鸟总得有个像样的舞台。"他忽然指向远处:"看!霞云映在水面上了!"
只见东方天际染着淡淡绯色,溪水被朝霞染成金红,一只翠鸟正贴着水面低飞,翠绿的羽毛在光影中变幻出深浅不一的色泽,宛如流动的翡翠。
"翠羽轻盈掠水滨,波光潋滟映霞云。"煜明喃喃自语,笔尖在笺纸上落下,"这'掠'字比'飞'字更见力度,仿佛能感受到风从鸟翼下穿过。"
砚之忽然伸手按住他的手腕:"等等!"他指着水面上突然跃出的小鱼,"翠鸟振翅的瞬间!"
只见那鸟儿猛地振翅,细小的鳞片在阳光下一闪,下一刻已叼着鱼稳稳落在岸边的枯木桩上。整个过程不过眨眼工夫,却让两人同时屏住了呼吸。
"倏然振翅惊鱼跃,刹那衔鳞入喙新。"砚之轻声念出词句,声音里带着惊叹,"煜明,你觉不觉得这鸟儿像个武林高手?出招快如闪电,收势稳若泰山。"
煜明笑着摇头,目光却始终停留在翠鸟梳理羽毛的动作上:"更像个优雅的诗人,每一个动作都带着韵律。你看它溅起的水花——"他忽然伸手蘸了蘸溪水,在笺纸上点出几点墨痕,"溅珠飞玉,是不是比直接写'水花'更有画面感?"
砚之击掌叫好,却不小心碰翻了身旁的砚台。黑色的墨汁在白色的蝉翼笺上晕开,竟像是溪水中的阴影。两人对视一眼,忽然同时笑出声来——这意外的"墨痕",倒像是大自然亲自参与的创作。
"自然妙趣谁堪绘,入眼皆成画里春。"煜明提笔补上结句,看着笺纸上渐渐干透的墨迹,忽然想起砚之曾说过的话:"最美的词从来不在书斋里,而在天地之间。"
第三章:双栖话情长
戊申日,两人带着画具来到溪涧最深处的镜湖。传说此处常有成对的翠鸟栖息,煜明特意备了生宣和矿物颜料,想为砚之的新词配一幅工笔小品。
"《西江月》是平仄通押的调子,"砚之蹲在湖边调着石青颜料,"写双栖的鸟儿,正好用这舒缓的节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