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臣出列参奏苏木,朱元璋一脸的怒气,装作刚刚听到的模样。
“此子行事居然如此狂妄,太可恶了,必须严惩。”
朱元璋的这话一出,蓝玉就想出列为苏木求情。
在来参加朝会之前,蓝玉就将皇上因军功奖赏给自己的免罪金牌带了来。
此次,他就是想用这块免罪金牌为苏木求情。
昨天,当他知道苏木做的事情的时候,他就知道,这顿罚是肯定免不了了。
可是,那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还是小时候受过很多苦的亲儿子,之前,自己没能保护了他,现在,自己这个当爹的,怎么可能会轻易放弃他。
一块免罪金牌罢了,虽然大家都将它视若珍宝,如今,就是这个珍宝起作用的时候了。
只要它能帮他儿子免了这场罚就行。
之前他也考虑过了,苏木犯下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就看皇上怎么看了。
相信,看在他自己奖励的免罪金牌的份上,这顿罚即使无法彻底免除,相信也不会太重。
然而,就在他要走出去的时候,自己却被人扯住了。
回头一看,一个脸熟的人。
他是礼部侍郎李广波,也是太子的人。
“李兄,你为何扯住我,快放开我,我还得给苏木那臭小子求求情呢。”
“侯爷,你别急,是太子让我先拦你一下的,让你再等等,别急着跳出来,之后,事情会就反转。”
有反转?
什么反转?
苏木做的事,他都听护卫们说了,那些事情,的确是苏木做下的,事情确凿,还能有反转?
虽然是这样想的,但是蓝玉也是极为相信朱标的,所以,按捺住了自己的迫切,站在原地等待着。
不是他不想继续追问。
只是现在这个场合不行。
因为参奏的是苏木,所以,朝堂上的不少大臣,都在看着他。
刚刚李广波能扯住他,也是因为他们站的近,如果他们再有什么大动作,那就太惹人瞩目了。
“父皇,儿臣有事要奏。”
“何事?”
朱元璋沉着一张脸问。
大臣们以为朱标要为苏木求情呢,毕竟,他对苏木的宠爱,已经人尽皆知,可以说,苏木能在南京城里横行的主要原因,就是背后有太子的支持。
要不是仗着太子的宠爱,他一个刚被蓝玉认回来的小乞丐,能有这么大威风。
他们正想听听太子是打算如何为苏木辩解的时候,没想到,朱标根本就不说苏木当街敲诈人的事,反而说起了自己得到一份好东西。
“这个叫水泥的东西,可以用来修建更加坚固耐用的城墙,增强国防防御能力,使敌军难以攻破。还能建造更为稳固的水利设施,如河堤、渠道等,有助于农田的灌溉和防洪抗灾,保障农业生产,从而增加粮食产量。”
“在交通方面,水泥也有大作用,可以铺设更坚实平坦的道路,促进各地的贸易往来和人员交流,加快信息传递和物资运输速度。”
“对于城市建设,水泥起的作用也不少,它能建造更高大、宽敞的房屋,改善百姓的居住条件,减轻百姓的建造费用。”
“好好好,这水泥是个好东西。太子,你说水泥制作的方法简单,用料也要远比青石便宜是吧?”
“是的,儿臣这里有成品,让人也试验过,的确如此。”
“好,好,那就让人修建制作水泥的坊,招人制作水泥的,这块让谁负责的好?”
“儿臣提议这事让四弟来。昨天傍晚,四弟就已经到京了,以四弟的才能,负责水泥制作这事,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听到朱标提议朱棣负责此事,朱元璋略一思索,就同意了。
之前,他们就已经有计划让这些藩王们负责一些事情,以积累经验,积攒家底,为以后他们走出去打个基础,从老四开始也不错。
老四那个为人,他也是知道的。
要不是有太子珠玉在前,其实,老四也是个有大格局,可掌大权的人。
当然,正是因为有太子朱标在,所以,他老朱的大位,就从来没考虑过老四,之前,为了压制住老四的野心,他让他镇守北方,直面匈奴。
如今,他们既然愿意让这些孩子走出去,看看这个世界,让大明的王旗插遍世界,那他自然也不会再继续狠压着这些儿子。
也愿意为他们的发展提供一些支持。
“皇上、太子殿下,水泥的发现,的确是大好事一件,它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东西,可是,苏木的罪行也不能不处置。”
眼见着皇上被太子的好东西引偏了注意力,参奏苏木的大臣不乐意了。
就想这么模糊地将苏木的罪行放过,那怎么可能。
要是就这么放过了,以后,他的嚣张,那还不得直冲天际。
“父皇,儿臣也正在说此事。这份水泥的制作方法,就是苏木交给儿子的,就是他出主意,让工匠研究出来的。”
“太子殿下,你可不要为了偏袒苏木就故意将功劳放到了他的身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