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农村三代人 > 第156章 亘古变化

农村三代人 第156章 亘古变化

作者:刘海峰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24 13:46:28

每个人,都沿着各自的想法和目标,经历挫折,失败,种种变故,徐徐向前。而整个国家,也在朝着国富民强的目标,沿着改革开放的国策,做着积极尝试。

这一年的三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等几位科学家,向高层领导拟定了一份,发展科技的报告。几天后,这份报告得到了邓公的批复,被命名为,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并开始积极实施,史称“863”计划。

在月底至四月初,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召开,批准通过了“七五计划”,制定了更加宏伟的新五年计划。早在“六五计划”中,国家的工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了11%,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了10%,国家的进出口贸易总额,高达2300亿美元。

国富则民强,工农业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随之给老百姓,带来了诸多好处。老百姓的消费品,除了粮食,食用油等还需要用粮票购买,其他的消费品,例如电视机,自行车,布匹衣物等,已经基本取消了凭票购买,市场对老百姓的生活消费品,敞开供应。

在这次会议上,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从此之后,小学至初中学龄段的学生,必须要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这一年,是联合国国际和平年,其主题为“扞卫和平和保障人类的未来”。为了响应国际和平年主题,五月初,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了名为《让世界充满爱》的演唱会,邀请了内地128名流行音乐歌手,亮相登场。

从此之后,中国的摇滚音乐应声而起。

在这一年的八月,沈阳防爆器械厂宣告破产,这是自新中国成立后,首家正式宣告破产的国企。从此以后,国有企业经历了重大变革与波澜,以至于七八年后,国家不得不对国央企,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大规模的国企员工下岗潮,也随之而来。

年底的时候,国企破产法开始试行。随之,国务院作出《关于深化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的若干规定》,规定提出,全民所有制的小型企业,可以试行个人或集体租赁承包。众多胸怀大志的企业家,开始承包企业,积极办厂,早一批的民营企业家,如雨后春笋,借着改革开放的东风,纷纷破土成长。

社会主义的向前发展,改革开放的种种举措,如过江之鲫,势不可挡。

月底,邓公再次指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要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第二年的年初,中央随之发出,《关于当前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若干问题的通知》。

时间转眼到了1987年的春天,邓公指出,发展国家生产力,不管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是方法和手段。现阶段的重点,是全力发展生产力,不要再讲计划经济。

从三月至四月,中葡两国商讨不断,最终签署,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99年12月20日,中国将会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自1887年开始,葡萄牙迫使清政府签订的《中葡北京条约》,彻底作废。澳门在割让112年后,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在这一年的9月,深圳成立了一家小公司,名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98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十年。这十年里,中华大地,无不经历着亘古未有的变化,上到城市,下至农村,国家整体经济的发展与提升,势必会惠泽众生。

早在1979年的时候,国家水利电力部,在山东召开了,全国农村电网整改会议。这次会议决定,国家安排2.5亿元资金,对农村低压电网进行改造。从此,大规模的农村电网改造开始进行,部分发达或富裕的农村,纷纷通上了电。

紧接着,其他地区的农村,也纷纷开始进行低压电网的改造,直到这一年,大梨园村也终于实现,家家户户全部通电,全村所有的村民,终于告别了无电时代。

在这一年里,文信家的经济条件也稍好了些,不仅买了一头老黄牛,以后下地干活,终于有了牲口帮忙。还买了两辆二手自行车,算是有了代步工具,方便了日常的出行。除此之外,还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这是别人家换下来的旧电视,所以没花多少钱,文信就搬回了家。以后,也能每天看看电视,不用再跑到别人家看电视了。

文信家经济条件的改善,取决于多方面,天时地利人和,都纷纷占了原因。这几年,风调雨顺,农民靠天吃饭,老天爷赏你饭吃,你就能吃饱吃好。除此之外,随着国家“星火计划”的深入实施,农民种地,有了强有力的保障。改良后的种子,得以增收,化肥农药的使用,粮食产量犹如芝麻开花,节节高。

地里能丰收,是日子过好的首要保障,其次就是,除种地之外的其他收入。由于国家政策,允许老百姓做生意,文信也学着别人,做点小买卖。夏天,他骑着自行车,从县里批发冰棍,走街串巷的卖冰棍。冬天,就批发大棚里的蔬菜,又赶集卖蔬菜。农闲的时候,就学着哥哥文店,批发些小孩们玩的小玩意,每天骑着自行车,跑到周边的几个邻村,在学校门前叫卖。

还有国长,不上学了,打工也有打工的好处。国长出去打工挣钱,家里便少了口吃饭的人,还时不时的,能看到国长往家里拿钱。虽然不多,但一家五口,也因此多了份收入。

如今,只是盼着,国增能早点念完高中。倘若他能考上大学,那祖祖辈辈,世世代代,靠种地为生,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文信,下一代便改了家门,就有了翻身的机会。

文信抽烟的时候,时常会惦念着在学校的国增。真希望这个儿子,能给自己争口气,他刘文信,也供出个大学生来。以后国增最好是走出这庄稼地,国增的儿子,自己的孙子,再也别踏进这庄稼地半步。倘若国增真的考上大学了,自己就是砸锅卖铁,就是吃再多苦,受再多累,也会供国增念书。

到要考不上,该怎么办呢?文信也时不时的犯难,他不禁想起了春兰的话,考不上,就也早点下来打工吧,娶媳妇,生孩子,早点传宗接代,怎么着不是一辈子。是啊,如今,大哥家的几个儿子,老大国民,老二国喜,都纷纷给大哥生了孙子孙女,大孙子取名刘海泽,都两岁多了。

可他文信自己呢,两个儿子还都没结婚呢,哪里来的孙子?每当想到这,文信不禁对大哥羡慕万分。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1989年的夏天,国增完成了高考。

喜欢农村三代人请大家收藏:(064806)农村三代人荔枝小说免费阅读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