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被混沌与秩序反复拉扯的奇幻世界里,时间不再是平滑流淌的长河,而是布满褶皱与裂隙的织物。那些裂隙中,潜藏着名为“时熵”的存在——它并非具象的怪物,却比任何猛兽都更令人战栗,以无序为食,以瓦解法则为生。而此刻,在世界屋脊的“时间锚点”之下,一块沉寂了万年的玄黑砖石正微微震颤,砖石表面刻满的螺旋状纹路忽然亮起银蓝色的微光,如同沉睡的星辰被重新唤醒。
“嗡——”
一声低沉的共鸣穿透空气,砖石上的纹路开始剥离、浮空,化作一串闪烁着流光的符号。这便是“抗熵密码”,传说中由创世之初的秩序之力凝结而成的密钥,每一个符号都像是一截被定格的时间片段,在半空中缓缓旋转,相互牵引。它们曾被封印在玄黑砖石中,以压制时熵对锚点的侵蚀,而此刻,随着世界边缘的时熵活动达到顶峰,密码终于自主苏醒,开始履行它守护秩序的使命。
密码序列在空中不断重组,银蓝色的光芒越来越盛,逐渐交织成一道半透明的光膜。光膜迅速扩张,从最初的巴掌大小延展至数十丈高,紧接着,光膜内部开始分层、固化,三道截然不同的墙体在光芒中次第显现——这便是令人惊叹的“时熵防火墙”,一道由能量、法则与意志共同构筑的终极防线。
第一道:燧火星墙,灼烧混沌之触
最外侧的墙体率先成型,那是由无数枚橘红色的燧火星组成的火墙。每一枚燧火星都只有指尖大小,却燃烧着足以熔化精铁的炽热能量,它们并非普通的火焰,而是由“时间之烬”点燃的特殊火种——所谓时间之烬,是那些在时熵侵蚀中侥幸残留的秩序碎片,经过万年沉淀,凝聚成了能够对抗混沌的火焰。
燧火星们在空中排列成紧密的网格,彼此之间用暗红色的火丝连接,形成一道看似松散却无懈可击的屏障。火墙表面的温度极高,空气在它周围扭曲成波纹,连光线都像是被灼烧得微微发烫。而就在火墙成型的瞬间,远处的时间裂隙中,突然伸出了数不清的灰白色触手——那便是时熵触手,时熵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
这些触手如同没有实体的幽灵,表面覆盖着一层模糊的黑雾,在时间的缝隙中无声穿梭,留下一道道淡淡的混沌痕迹。它们的目标明确,便是突破防火墙,抵达时间锚点,将锚点中的秩序之力吞噬殆尽。数十根触手率先扑向火墙,它们无视空气的阻力,以极快的速度穿过距离,眼看就要触碰到燧火星的网格。
“嗤——!”
第一根触手与燧火星接触的瞬间,发出了如同布料被烧穿的刺耳声响。橘红色的火焰瞬间蔓延至触手表面,那些看似虚无的黑雾在火焰中剧烈翻滚,像是活物般扭动挣扎。时熵触手本是由无序能量构成,最怕的便是代表秩序的燧火,火焰灼烧之处,触手的灰白色迅速褪去,化作一缕缕黑色的烟雾消散在空气中。
更多的时熵触手接踵而至,它们从不同的方向扑向火墙,有的试图绕过网格的缝隙,有的则妄图用数量堆灭火星。但燧火星墙的防御远超想象——每当有火星被触手的冲击暂时熄灭,周围的火丝便会迅速汇聚,重新点燃一枚新的火星,网格始终保持完整。那些触手在火墙前纷纷退缩,有的被烧得只剩半截,狼狈地缩回时间裂隙;有的则彻底被火焰吞噬,连一丝痕迹都未曾留下。
火墙内侧,负责守护锚点的“时序守护者”们松了口气。为首的守护者凌昭望着火墙表面跳跃的火焰,低声道:“燧火星墙果然名不虚传,这些时熵触手根本无法突破。”他身边的年轻守护者阿澈却皱着眉,目光紧盯着时间裂隙的深处:“可这只是时熵的先头部队,真正的威胁还在后面。”
阿澈的话音刚落,时间裂隙中突然传来一阵沉闷的震动,紧接着,一股黏稠的、灰黑色的物质从裂隙中缓缓渗出——那是时熵胶质,时熵的另一种形态,比触手更加危险。
第二道:《时痕经》律墙,编织秩序之网
就在时熵胶质即将逼近燧火星墙时,中间的那道墙体终于完全成型。这道墙并非由能量构成,而是由无数金色的文字堆砌而成,每一个文字都古朴而神秘,笔画间流淌着淡淡的白光,仿佛蕴含着天地间最根本的法则。这些文字,正是出自上古奇书《时痕经》。
《时痕经》是传说中记录时间法则的典籍,相传由第一位时序守护者耗尽毕生心血编撰而成,书中的每一个字都对应着一条时间秩序。如今,这些文字从典籍中脱离,在空中层层叠叠地交织,形成了一道高约十丈、厚达三丈的金色墙体——律墙。律墙表面的文字不断流转、变化,时而组成一句句晦涩的经文,时而分解成独立的符号,散发出一种不容侵犯的威严。
时熵胶质如同黏稠的胶水,沿着地面缓缓蠕动,所过之处,地面上的石块、草木都被它黏附,迅速被灰黑色的物质包裹,化作一堆失去生机的混沌残渣。它没有固定的形态,像是一滩活过来的烂泥,朝着防火墙的方向蔓延。很快,它便抵达了燧火星墙的外侧,与火墙表面的火焰接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