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灵若对陈纤歌那“没什么讲究”的回答,显然早有预料。她那双灵动的眼睛弯了弯,像是看穿了师弟那点小心思。
“也好,从头来过,至少心中有数。”她没有丝毫嫌弃,反而显得兴致勃勃,“古法培育蕈菌,常用熬煮过的米汤、豆汁,取其清液,有时也会加入少许蜜糖,据说能让菌丝长得更旺盛。”
陈纤歌听得连连点头,脑子里灵光一闪:“对对对!糖!我好像在哪本书上看过……呃……好像是说,这玩意儿喜欢吃甜的?还有……是不是还得加点别的?什么……无机盐?蛋白质?”他努力回忆着那些早就还给老师的生物知识,词汇蹦得七零八落。
【系统提示:宿主正在尝试进行跨时空知识共享,但信号极其微弱,内容严重失真。建议:放弃挣扎,让专业人士操作。】
农灵若被他逗笑了,嘴角扬起好看的弧度:“无机盐?蛋白质?师弟你又在说胡话了。不过,不同汤液,或许效果确有不同。这样,我们准备三种汤底:纯米汤、加了少许蜜糖的米汤,还有一种……我试试用黄豆熬煮的清汁。”
说干就干。两人分头行动。农灵若去药房取了上好的新米、黄豆和一小罐蜂蜜,陈纤歌则负责……打下手和提供“高纯度消毒酒精”。
他们找来几个干净的陶碗和琉璃盏,农灵若指挥着陈纤歌用清水反复冲洗,然后架起小炉子,将这些器皿放在沸水里煮了足足一炷香的时间。
“师姐,你看这个!”陈纤歌献宝似的捧着一小瓶昨天蒸馏出来的、最清澈的酒液,“用这个擦一遍,肯定干净!无菌操作!”他说着就要用一块看起来就不怎么干净的抹布去蘸。
“等等!”农灵若眼疾手快地拦住他,“用干净的细棉布,蘸取少许,轻轻擦拭碗口即可,莫要弄得到处都是。”她看着师弟那跃跃欲试、仿佛要给碗洗个酒精澡的架势,感觉有点头疼。
一番手忙脚乱(主要是陈纤歌添乱)后,器皿总算准备妥当。农灵若小心翼翼地将三种熬煮好、并已冷却的汤汁分别倒入不同的碗盏中。
接下来是最关键的一步:接种。
农灵若取出一根细长的银针,在油灯的火焰上反复烧灼,直至通红,再待其冷却。然后,她屏住呼吸,用针尖极其轻巧地从陈纤歌那盆“五彩斑斓”的初代培养物中,挑取了针尖那么一丁点最纯粹、最鲜亮的绿色绒毛。
陈纤歌在一旁大气不敢出,眼睛瞪得溜圆,生怕自己呼出的气把那点宝贵的“菌种”给吹跑了。
农灵若动作轻柔而稳定,将那几乎看不见的绿色粉末,分别点入了三个装有不同汤汁的碗盏中央。随后,她取过事先煮过、晾干的干净细麻布,仔细地盖在碗口,并用细绳轻轻系好。
陈纤歌忍不住伸出手指,轻轻碰了一下其中一个刚盖好的琉璃盏。
【物品:改良型青霉菌培养基(黄豆汁版 V0.21)。内含物:精选青霉菌孢子(微量),实验性营养液。状态:培养初始阶段。备注:在专业人士(农灵若)的干预下,本次实验的起点大幅提高。理论成功率已从“出门被陨石砸中”提升至“出门捡到一文钱”。宿主的主要贡献:提供了原始污染源,并在旁边喊666。】
“……”陈纤歌默默收回手。行吧,从陨石砸中到捡一文钱,也算是质的飞跃了!
他们将这三碗“全村的希望”小心翼翼地搬到了杂物房一个相对干净、避光的角落架子上。
“好了,”农灵若拍了拍手,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接下来,便是耐心等待了。切记,这几日莫要随意触碰,也莫要让强光直射。”
陈纤歌看着那三个并排摆放的小碗,心里五味杂陈。他搓了搓手,刚想问问师姐大概多久能看出效果,农灵若已经拿起桌上的图纸。
“走吧师弟,闲着也是闲着,我们去把这蒸馏的家伙事儿再改进改进。”
看着农灵若拿起图纸,一副“搞完生物搞化学,学霸从不摸鱼”的架势,陈纤歌赶紧把脑子里那些关于“绿毛龟速生长”的焦虑甩开,屁颠屁颠地跟了上去。
“好嘞师姐!搞起搞起!这蒸馏装置,必须得升级!争取下次直接蒸出个‘生命之水’级别的!”陈纤歌挥舞着拳头,口号喊得震天响,仿佛他才是那个技术总指挥。
两人来到那套略显寒酸的蒸馏装置前。紫铜盘管歪歪扭扭,接口处还残留着昨天窑泥的痕迹,冷凝水盆就是个普通的陶盆,整体透着一股浓浓的“土法上马,大力出奇迹”的风格。
农灵若将图纸铺在旁边的桌子上,用几块干净的石头压住边角,开始给陈纤歌讲解她的改进方案。
“你看这里,”她指着图纸上接口的位置,“我打算用双层陶管嵌套,中间填充细沙,再在外层做一个环形水槽,注入冷水,形成水封。这样一来,无论炉火如何变化,接口处都能保持低温和密闭,最大限度减少酒气逸散。”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