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这位中医界的“超级好奇宝宝”,整天琢磨着人体里那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紧密相连的奥秘。这不,他又瞅准了岐伯,像个追着十万个为什么的小孩,逮着就问:“岐伯啊,你快给我讲讲,这心在咱身体里,到底是咋跟其他部位配合呼应的呀?我这脑袋里啊,全是问号,想得我头都大啦!”
岐伯一听,嘿嘿笑了两声,不紧不慢地开了腔:“黄帝啊,要说这心呐,和脉那可真是铁打的好搭档,关系老紧密了,就像一对穿一条裤子的兄弟。您再看看这皮肤,嘿,它和脉、小肠之间那也是有着千丝万缕,扯都扯不清的关系。您听好喽,如果这人皮肤厚,那就好比城墙修得结结实实的,那他的脉也得跟着厚实起来,脉厚了,小肠同样也得厚实;要是皮肤薄,就像城墙修得单薄,那脉也就薄,小肠自然也薄。要是皮肤松松垮垮的,就好像城墙有点松松荡荡的,这说明身体里的气血运行比较顺畅缓和,那脉也跟着松缓,就像高速公路上的车都慢悠悠地开,还挺有秩序。这时候小肠就像一个宽敞的大房子,又大又长,能舒舒服服地容纳和消化食物。可要是皮肤又薄,而且脉搏跳动还特别小,那就好比城墙又薄,高速公路上跑的车又少又小,这说明身体里的气血相对不足,小肠也就不需要太大,所以就又小又短。还有啊,要是身体里那些阳经的脉络大多弯弯曲曲的,就好比高速公路上到处都是弯道,那小肠就像下游的城市,受这交通堵塞的影响,也容易出现‘拥堵’,也就是打结喽。”
这都说的啥玩意儿啊?是不是听得您一头雾水,感觉像在听天书?别着急,咱慢慢给您掰扯掰扯,保证让您听得明明白白。
咱先来说说这心为啥和脉对应。在中医这个奇妙得像魔法世界一样的领域里,心就好比是一个超级大“泵”,还是人体的君主之官呢,这地位,那可是相当高,主管着人体的血脉。您就把这脉想象成一条条高速公路,血液呢,就在这些高速公路里川流不息,像一辆辆装满营养物资的小货车,把营养物质送到身体各个角落,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吃饱喝足,精神抖擞地干活。心和脉这对好搭档,齐心协力,就像两个配合默契的老伙计,一起让身体这部“大机器”正常运转起来。
您想啊,心脏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勤劳小马达,扑通扑通地跳个不停,把血液一股脑儿地泵出去,沿着脉这条高速公路,精准地送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要是心脏出了问题,那就好比马达突然坏了,血液这“小货车”就没法顺畅地跑了,身体各个部位就像没了粮草的士兵,一下子就没了精气神,各种毛病就像小怪兽一样,全冒出来了。比如说,可能会觉得心慌、气短,干啥都没力气,头晕乎乎的,这都是心脏这个“马达”不给力,血液运输不畅闹的。
再来讲讲皮肤和脉、小肠的关系。这皮肤啊,您可千万别小瞧它,它就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厉害着呢!不仅能像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保护咱们免受外界的风吹雨打,还能通过出汗这些方式调节体温,就像给身体装了个智能空调,热了就出出汗,凉快凉快;冷了呢,就把毛孔缩一缩,保住点热气。而且啊,它还能排出一些身体的废物,就像个小小的垃圾处理站。更神奇的是,它和脉、小肠之间还存在着一种神秘的“信号传递”,就像它们之间有个秘密的通讯频道。
比如说皮肤厚的人,就好比城墙修得那叫一个厚实,风吹雨打都不怕。这时候,为了能让血液顺顺利利地在身体里流通,脉也得变得厚实强壮起来,就像把高速公路的路面加宽加厚,这样才能承载更多的“车辆”(血液),让它们风驰电掣地跑。而小肠呢,作为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场所,就好比一个超级大工厂,订单多了,设备和工人也得跟着增加,才能更好地完成它消化吸收食物的工作。要是小肠不跟着“强壮”起来,那食物在它这儿就没法好好加工,营养吸收不好,人就容易出问题。就好比工厂订单太多,设备和人手却不够,生产效率肯定低下,产品质量也没法保证。
反过来,要是皮肤薄,就像城墙修得单薄,风一吹可能就有点摇摇欲坠。那脉就不需要那么厚实啦,因为需要输送的血液相对没那么多,就像一条乡间小路,能满足基本的通行需求就行。小肠呢,工作量也相对小一些,所以也就薄一些。这就好比一个小作坊,订单少,规模自然就小,设备和工人也不需要那么多。
咱再说说皮肤松缓的情况。这皮肤松缓,就像城墙有点松垮,说明身体里的气血运行比较通畅,比较缓和。就好像高速公路上的车流量不大,大家都慢悠悠地开,还挺有秩序。那脉呢,也跟着松缓,这时候小肠就像一个宽敞的大房子,又大又长,能更好地容纳和消化食物。就好比一个大仓库,空间大,存放货物(食物)就方便,处理起来也轻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