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动静头也不回:“野子回来了?洗手吃饭!”
“妈。”林野放下行李突然发现姐姐林玲正坐在餐桌前敲笔记本电脑,见他进来,啪地合上电脑。
“哟。”
“大老板舍得回来了?”
林玲挑眉语气调侃,眼神却满是关切。
林野惊讶地看着姐姐。
短短一年时间,记忆中那个总是扎着两条麻花辫的农村丫头,如今剪了利落的短发,穿着简洁的白衬衫,整个人散发着自信的光芒。
“姐,你变样了。”
“那可不。”
“你姐现在可是咱县农业站的'林老师'。”
高凤琴端着红烧鱼走出来满脸骄傲。
“天天给乡亲们讲课呢。”
林玲笑着接过母亲手里的菜:“别听妈瞎说。”
“就是帮大家查查种植技术。”
她转向弟弟突然皱眉。
“你脸色怎么这么差?”
饭桌上父母絮絮叨叨地问着城里的事。
林野含糊其辞地应付着。
直到饭后父母去午睡,林玲一把拉住想溜去果园的弟弟。
“说吧,出什么事了?”
她直接问道。
“苏颜呢?”
林野的身体僵了一下。
“分手了?”
林玲敏锐地察觉到弟弟的情绪变化。
阳光透过纱窗照在林野的脸上。
他沉默了很久终于开口:“产生了很大的误会,乱乱糟糟的,一时半会儿说不清。”
“哦?有这么复杂。”林玲也是直皱眉,看着自己的弟弟,有些心疼。
“姐,我累了。”
林野揉了揉太阳穴。
“在城里勾心斗角。”
“还不如回来种地。”
林玲盯着弟弟看了半晌,突然起身从书架上抽出一本厚厚的笔记本:“看看这个。”
林野翻开里面密密麻麻记满了农业技术要点,还有各种手绘的图表。
“前一阵子你给家里打钱。”
“我报了岭东省农大的农林技术专科函授班。”
林玲的声音带着自豪。
“知道吗?”
“就因为我教会村里用新方法种水稻。”
“平均亩产增加了200斤。”
林野惊讶地抬头:“这么多?”
“知识改变命运。”
“这话真不假。”
林玲指着窗外那片稻田。
“以前咱们种地靠天吃饭。”
“现在有了技术,旱涝保收。”
林野的目光渐渐亮了起来。
他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那片属于自己的东坡果园。
那里种着他几个月前改造的潍芳香梨和苹果,如今收获已经结束,进入了果树修养期。
“姐。”
“你说得对。”
他突然转身眼中闪烁着久违的光芒。
“农民不该永远面朝黄土背朝天。”
林玲笑了:“这才像我弟弟。”
“我有个想法。”林野指着笔记本上的一页。
“这种滴灌技术,咱们村能用吗?”
“当然能,就是成本...”
“钱不是问题。”林野打断她,“我在城里还有些积蓄。”
姐弟俩越聊越兴奋。
从滴灌技术聊到有机种植。
从品牌包装聊到电商销售。
林玲惊讶地发现,弟弟在商场的历练让他对农业有着全新的视角。
“野子。”
“你真打算再次回来种地?”
林玲忍不住确认。
林野走到书架前抽出一本泛黄的《柑橘栽培技术》。
这是他高中时最爱的书。
“不只是种地。”
他轻声说。
“我要让青龙村的果蔬卖到全国。”
“让全世界知道。”
“华夏农民不只会种地。”
“还会创造价值。”
林玲的眼睛湿润了。
她想起前几个月弟弟蹲在地头,认真观察每一株幼苗的样子。
那时的林野就说,总有一天要让村里的水果比进口的还甜。
他那时做到了,现在弟弟再次定下目标,林玲相信,弟弟一样能做到。
“东坡果园的梨子和苹果今年结得都不错,给家里赚了不少钱。”
她擦擦眼角。
“但是前一段时间政府采购突然停了,贩子来收购就是卖不上价。”
“贩子压得太狠。”
林野冷笑,他知道这也是苏建元的手笔:“以后咱们自己卖。”
他翻开手机相册指着一张设计图。
“看。”
“这是我之前做的包装设计。”
“永盛祥没用上,正好给自家用。”
林野站在窗前望着远处果园里那些默默无声的果树,仿佛看到了无限可能。
“姐。”
“明天带我去见见县里的领导。”
他突然说。
“我想谈谈合作的事。”
林玲挑眉:“哟。”
“这么快就进入角色了?现在肯见县里的领导了?以前都是省里的,哈哈,派头大得很。”
林野笑了,那笑容里不再有阴霾:“脚踏实地吧,我可是青龙村第一个考上重点大学的人。”
“总不能白读这么多年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