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34 章:律法经纬(回历 689 年秋?大都枢密院)
羊皮纸翻动的窸窣声在枢密院律例房内回荡,萧虎的指尖划过《至元新格》残卷,目光停在 "蒙古人扎死汉人,只需赔烧埋银" 的条陈上。烛火将他的影子投在蒙汉双语的《大扎撒》译本上,狼头纹与双虎符在纸页间交叠,恍若大元律法的两极。
"大人,弘吉剌部的牧民又与汉地屯田兵起了冲突。" 耶律铸递上染着草渍的诉状,"他们按《大扎撒》赔了三头羊,汉人却要按《唐律》治罪。"
萧虎将狼毫搁在《泰和律》抄本上,墨汁在黄绫上洇出深浅不一的晕染:"去请蒙古断事官忽都、汉地大理寺正卿王恽,明日在枢密院开律法辩论会。" 他忽然望向窗外飘飞的落叶,"再把虎贲书院的蒙汉学子叫来作笔录 —— 律法之道,要让草原的风与汉地的雨都能听懂。"
和林的斡耳朵外,蒙古贵族的抗议声穿透毡帐:"汉人的《唐律》怎能管到蒙古勇士?" 汉地士绅的联名信刚送到案头,墨迹未干:"胡俗杂糅,何以正纲常?" 萧虎抚过案头的双虎头符,玄铁与羊皮纸摩擦的声响,恰似蒙汉律法碰撞的隐喻。
律例房内,来自二十七个民族的律法典籍堆成小山。萧虎翻开《蒙古秘史》译本,"万人如一" 的箴言旁,是汉地《礼记》的 "大同" 注脚。"当年太祖爷西征,靠的不是单一律法。" 他对耶律铸说,"把《大扎撒》的核心条文译成汉字,再从《宋刑统》里摘出 ' 户婚田土 ' 的细则 —— 我们需要的是能拴住两匹马的辔头。"
最棘手的是量刑分歧。蒙古断事官坚持 "剐刑只用于背叛者",汉地刑名师爷却捧着《洗冤集录》力陈 "十恶不赦"。萧虎命人取来磁石官印,将蒙汉律条按 "重罪统一、轻罪从俗" 分类,磁石吸铁的脆响中,律法框架初具雏形。
律法辩论会当日,斡赤斤王爷的狼头符拍在楠木案上:"《大扎撒》是成吉思汗的金律,怎可掺杂汉人的条陈?" 他腰间的镶宝石弯刀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去年弘吉剌部的勇士杀了汉地盗马贼,按汉律竟要偿命!"
大理寺正卿王恽整了整襕衫,手中《唐律疏议》的竹简碰撞出清越之声:"贵部勇士在汉地杀人,若不治罪,何以服天下?" 他忽然指向萧虎案头的磁石官印,"当年耶律楚材制定汉法,太宗皇帝亲批 ' 蒙古、汉人各从本俗 ',此乃大元根基。"
萧虎适时展开《大元律草》,黄绫封面上蒙汉双文的 "至公" 二字熠熠生辉:"诸位请看,杀人偿命的重律不分蒙汉,婚丧嫁娶的细俗各依本族。" 他用磁石将律条分成两列,"重罪十七条,如谋反、杀人、盗马,一体同罚;轻罪二十一条,如草场纠纷、商税争端,蒙古用札撒,汉人用唐律。"
殿角的火盆突然噼啪作响,虎贲书院的学子们正用蒙汉双语记录辩论,他们腰间的双虎纹玉牌与蒙古学生的狼头银饰相互映衬,恰如律法的两极。
在 "户婚律" 的修订上,萧虎展现出惊人的细致。他命人统计近三年的通婚案例,在蒙古 "抢亲" 旧俗与汉地 "三书六礼" 间找到折中点:"蒙古男子聘汉女,需备三匹战马为聘;汉地男子娶蒙古女,可免三年商税 —— 此乃互市之道在律法中的显形。"
对于贵族特权,他巧妙援引《大扎撒》:"黄金家族世袭牧场,却要为汉地屯田提供马种;汉地士绅免役纳粮,其子弟却要入虎卫营当质子。" 他对耶律铸耳语,"把这些写成 ' 权利对等条 ',用磁石粉印在律册首页。"
最精妙的是 "军功折罪" 条款:"凡在西北战场斩首三级者,无论蒙汉,可折抵笞刑二十。" 萧虎指着舆图上的烽火台,"这不是偏袒,是让刀剑的荣耀,照亮律法的天平。"
律法修订期间,萧虎派暗影阁细作收集各部落的 "活案例"。当乃蛮部老酋长带着羊皮诉状求见,诉说商盟商人强购牧场的委屈,他立刻将 "互市纠纷条" 加入律草:"蒙古牧场交易,需部落长老会盟签字,商盟不得压价强买 —— 此条用狼毫写蒙古文,用羊毫书汉字,以示刚柔并济。"
在汉地,他故意泄露 "科举将考蒙文律法" 的消息,江南的士子们连夜攻读《大扎撒》节本。当扬州盐商张万贯带着精通双语的账房先生求见,萧虎知道,汉地精英已嗅到律法背后的政治机遇。
"律法不是刀斧,是缰绳。" 他对虎贲书院的学子们说,"既能让蒙古的骏马在草原驰骋,也能让汉地的耕牛在田间安步 —— 关键是要找到拴马桩的位置。"
回历 690 年春,《大元通制》的蒙汉双文译本送到各斡耳朵。斡赤斤王爷看着 "贵族免税条款" 下新增的 "战马供奉义务",狼头纹的印泥盖下去时格外用力:"萧大人这是用汉人的笔,给蒙古的狼套上笼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