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的毕业作品是她做的一套仿古的凤冠,古典与现代相结合,华丽高贵又不失活泼,用金丝和宝石打造的凤冠,第一感官便是“贵”,高贵的贵,金贵的贵。
这个作品还被她的导师送去参加国内的珠宝大赛,并获得了金奖。
如此有华国风的凤冠,从工艺到设计,再到传统文化的结合,无不让人眼前一亮。
长歌:古代世界可不是白待的。
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问道:“沈同学,听说这是你的研究生毕业作品,是吗?”
长歌:“是的。”
记者:“那你设计它的初衷是什么呢?”
长歌:“我想让更多的人了解古代的制作工艺,还有文化传承。
首先从工艺上说:
凤冠融合了花丝镶嵌、点翠、錾刻等传统工艺,代表中国古代金银细工的最高水平。
其次从身份和地位上说:
在古代,凤冠是历代皇后、皇妃在重大典礼如大婚、册封、祭祀时佩戴的礼冠,以凤凰为核心元素,与皇帝的“龙”对应,体现“龙凤呈祥”的帝王权威。
在明清时期,一品诰命夫人也可在婚礼或受封时戴简化版凤冠如九翟冠,彰显家族地位。
这是皇权和地位的象征,也是我们的传统文化。”
记者:“那这样的一顶凤冠一定很贵吧?”
长歌:“是的,很贵。”
………………
长歌的答记者问视频,一经报道,立刻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关注,尤其是历史学的专家和同学,现在还没有短视频,但是有“球球”,还有围脖。
作为新兴的一个社交软件,很多年轻人和媒体都有围脖账号,偶尔也会发个消息,倒是有些像以后的朋友圈。
他们在账号下评论,也有课代表给科普,大家开始逐渐宣传起传统文化。
奥运会才过去两年的时间,借着那场盛大的开幕式的影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传统文化,可这还远远不够。
很多国内的富豪和收藏家,纷纷向长歌递来了橄榄枝,想买下这顶凤冠,更有女星想用它来作为新剧的头饰。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也不过如此。
可长歌还是低估了它的价值,在国内获奖后,这顶凤冠又被推荐到了约翰牛金匠协会参赛。
精湛的传统工艺,造型之精美,高贵又奢华,还有它代表的等级制度,文化底蕴,让那帮外国佬大开眼界。
组委会意见统一的给了最高分。
最后这顶凤冠被约翰牛皇室的一位王子看中,花了一千万英镑买下,作为送给未来王妃的礼物。
这次的赛事不仅输出了华国文化,也让长歌的身价倍增。
国内媒体第一时间便向观众报道大赛的盛况,国外的媒体也对凤冠的精美赞不绝口。
不过他们夸人也就那么两句,“哇塞,好美!”,“天啊!太漂亮了!”,再多的词汇也就没了。
看到他们那夸张的表情,长歌突然想到一句不合时宜的话:山猪吃不了细糠。
当媒体问到长歌的创作灵感时,长歌开始适时的文化输出。
全程外语交流,无论是英语,法语还是德语,都能做到无障碍交流。
大漂亮的记者:“沈,你的作品很美,你是怎么得到这个灵感的?”
长歌:“你好,凤冠本就是华国的传统头饰,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我之前把历史与现代结合在了一起。”
约翰牛记者:“几千年前?你们几千年前就能做出这么漂亮的头饰了吗?”
长歌:“是的,而且我们古代的很多头饰比这更精美。”
长歌一边说着,一边给现场的媒体们看照片,这都是她在博物馆照的,打印成照片带出来的,就是为了这一刻。
长歌幽默风趣的语言,渊博的历史知识,还有一些小典故,让他们都忘了自己是在采访。
高卢鸡记者:“沈,这算不算是华国的奢侈品?”
长歌就等着他们问呢,于是回道:“自然是算的,只是这样的奢侈品有钱是买不到的,那不仅是钱的问题,更多的是地位的象征。
在华国古代,不是哪个有钱人都能佩戴这样的头饰的,哪怕富可敌国都不行,它是地位和权利的象征。
像我做出的这顶凤冠……”
长歌开始给他们科普古代制度下的头饰等级,什么地位的人能佩戴什么样的首饰,把一帮老外听得如痴如醉。
本来是一场简单采访,硬生生的变成了华国古代首饰的公开课。
这些“学生”也很配合,现场“哇”声一片。
大赛过后,各国媒体纷纷大篇幅报道,从凤冠谈到华国首饰,继而谈到了华国的奢侈品,也让老外记住了一句话:“华国的奢侈品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留子们也是相当的给力,借着这波报道,不断给身边的同学科普华国传统文化。
这一年,来华国旅游的老外都明显增多了。
景区周边的那些小摊位,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泼天富贵”,刺绣,手串等文玩也开始被老外当成特产带回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