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粤语诗鉴赏集 > 第521章 《虚实相生 辩证之美》

粤语诗鉴赏集 第521章 《虚实相生 辩证之美》

作者:汉字靓仔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0-22 01:17:33

《孖》(粤语诗)

文/树科

食唔食,饱同饿

闻唔闻,臭同香

摸唔摸,喺唔系

听唔听,虚同实

睇唔睇,有同冇……

真同假,真嘅假

一同二,三嘟尽

天同地,人神共……

《树科诗笺》2025.4.11.粤北韶城沙湖畔

《虚实相生 辩证之美》

—— 论树科粤语诗《孖》的哲学诗性建构

文/阿蛋

在当代诗歌创作日益多元化的语境下,树科的粤语诗《孖》以独特的语言形式与深邃的哲学思考,为诗歌艺术开辟了新的审美维度。这首创作于 2025 年 4 月 11 日粤北韶城沙湖畔的作品,看似以简洁直白的语言罗列生活现象,实则蕴含着对存在、感知与认知的深刻叩问。通过粤语方言的独特韵味与辩证思维的巧妙运用,诗歌构建起一个充满张力的哲学空间,展现出独特的诗学魅力。

一、粤语方言的诗性张力

粤语作为汉语方言中的重要一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语言特质。《孖》一诗充分发挥了粤语的语言优势,赋予诗歌鲜明的地域特色与鲜活的生命力。

粤语中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结构,其语音系统复杂,声调丰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诗中 “食唔食”“闻唔闻” 等表述,以粤语特有的疑问句式,营造出一种亲切自然、口语化的表达效果。这种口语化的语言运用,打破了传统诗歌语言的典雅与庄重,使诗歌更贴近生活,增强了诗歌的现实感与感染力。正如赵元任在《现代吴语的研究》中强调方言在语言研究中的独特价值,粤语方言的运用为《孖》带来了独特的语言质感,使其在众多诗歌作品中脱颖而出。

粤语的词汇丰富多样,具有形象生动、诙谐幽默的特点。诗中 “饱同饿”“臭同香” 等词语的运用,简洁明了地展现出事物的对立属性。粤语方言中这些日常词汇的使用,使诗歌更具生活气息,让读者能够真切感受到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与对立。这种贴近生活的语言表达,使诗歌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思考。

二、诗歌结构的辩证逻辑

《孖》在结构上呈现出严谨的辩证逻辑,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逐步深化诗歌的主题。诗歌开篇以 “食唔食,饱同饿;闻唔闻,臭同香;摸唔摸,喺唔系;听唔听,虚同实;睇唔睇,有同冇……” 五个排比句式,从饮食、嗅觉、触觉、听觉、视觉等多个感官角度,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对立现象。这些对立现象看似独立存在,实则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感知世界。这种排比结构的运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与韵律感,还通过重复与对比,强化了事物的对立属性,引发读者对这些对立现象的关注与思考。

诗歌后半部分 “真同假,真嘅假;一同二,三嘟尽;天同地,人神共……” 进一步升华主题,从具体的生活现象上升到抽象的哲学思考。“真同假” 探讨了事物的本质与表象,“一同二” 涉及数量与关系的辩证,“天同地” 则将视野拓展到宇宙与人类的层面。这种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结构安排,使诗歌的主题逐步深化,展现出诗人对世界本质的深刻洞察。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附会》中所言:“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定与夺,合涯际,弥纶一篇,使杂而不越者也。”《孖》的结构安排,正是对这一诗学理论的生动实践,使诗歌在形式与内容上达到了完美的统一。

三、哲学意蕴的多维呈现

《孖》不仅仅是一首描绘生活现象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哲学意蕴的作品。诗歌通过对各种对立现象的列举与思考,展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矛盾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在诗中,“饱同饿”“臭同香” 等对立概念并非绝对的对立,而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没有 “饱”,就无法体会 “饿” 的感受;没有 “臭”,“香” 的概念也将失去意义。这种矛盾对立统一的思想,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学内涵。

诗歌还涉及到认识论的问题,探讨了人类对世界的感知与认知方式。“闻唔闻,臭同香;摸唔摸,喺唔系;听唔听,虚同实;睇唔睇,有同冇……” 这些诗句表明,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通过感官感知来实现的。然而,感官感知具有局限性,我们所感知到的世界并非完全真实的世界。“虚同实”“有同冇” 等表述,引发了读者对事物真实性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认识论层面的哲学价值。正如庄子在《齐物论》中所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孖》通过对感知与认知的探讨,引导读者反思自身的认知方式,从而获得对世界更深刻的理解。

此外,诗歌中 “天同地,人神共……” 一句,将视野拓展到宇宙与人类、人与神的关系层面,涉及到本体论的哲学问题。这种对宇宙、人类与神灵关系的思考,使诗歌具有了更广阔的哲学视野与更深邃的思想内涵。它引发读者对自身存在意义的思考,以及对人类在宇宙中地位的反思,使诗歌超越了单纯的文学作品范畴,成为一部具有哲学启示意义的佳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