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城河的灯影在后视镜里渐次退成暖黄的线,陆云深的手指还沾着半夏喂他的糖画甜霜,方向盘上落着几星金粉 —— 是方才接琉璃灯时蹭到的。半夏斜倚在副驾,望着他被路灯拉长又缩短的睫毛影,忽然发现,这个总在萧宅地窖整理医案的男人,此刻耳尖竟泛着薄红。
“陆总刚刚看方瑶瑶的眼神,” 她忽然伸手,用指尖刮过他唇角的糖渍,“像极了我给流浪猫包扎时,你递碘伏的样子。”
陆云深的方向盘轻轻偏了半寸,喉结随着她的动作滚动:“她袖口沾着石膏粉,” 他忽然轻笑,目光掠过半夏腕间银镯,“和你给姜雨桐写医嘱时,袖口落着的甘草屑一个模样。”
车载香薰的雪松香混着糖画甜,在狭小的空间里织成张温柔的网。半夏忽然想起,方才在灯展看见的、赵羽风画里藏着的当归叶 —— 原来有些心软,从来不是对谁都有,而是看见与她相关的痕迹,便忍不住多驻足三分。
“所以呢?” 她忽然凑近,望着他镜片后倒映的路灯,“如果我不在场,你会不会……”
“不会。” 陆云深忽然握住她的手,按在自己胸口,心跳声混着车载电台的元宵灯谜,“你在济世堂数甘草时,我连萧老的《松雪医案》都能拿反 ——” 他忽然侧头,镜片滑下三分,露出琥珀色的眼尾,“哪里还看得见别人袖口的石膏粉?”
红绿灯的光映进车内,照亮半夏突然弯起的眼尾。她想起他书房里那幅素描,画的是自己低头整理药斗,袖口露出的正是今天穿的、绣着玉兰花的白大褂。原来早在她察觉之前,他的目光就已在她身上织成了张密不透风的网。
“对了,” 陆云深忽然松开手,从大衣内袋摸出琉璃灯,“萧老说,这灯要成对摆在药柜两侧,” 他望着灯内流转的金粉,“一盏照药材,一盏照……”
“照守灯人。” 半夏接过话头,指尖抚过 “杏林”“春暖” 的刻纹,忽然发现灯座边缘刻着极小的 “半”“深” 二字,像两味相生的药材,在琉璃光影里紧紧相依。
车在济世堂巷口停下时,元宵的月亮正攀上飞檐。陆云深绕到副驾开车门,忽然瞥见半夏偷偷把琉璃灯塞进大衣内袋,像藏起颗偷来的糖。他忽然轻笑,指尖划过她被寒风吹红的鼻尖:“萧宅的梅花开得正好,周末去写生?”
“好啊,” 半夏跳下车,雪地上的糖画纸发出脆响,“不过要带上新晒的陈皮,” 她忽然转身,灯笼光映得睫毛尖发亮,“陆总不是说,梅花配陈皮茶,最宜入画?”
夜风掀起她的围巾,露出银镯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陆云深望着她跑向济世堂的背影,大衣口袋里的手机忽然震动,是方瑶瑶发来的消息:“赵羽风在《半炉药火》里添了新细节 —— 药炉旁多了个研药的姑娘,袖口绣着玉兰花。”
巷口的路灯忽然亮起,照亮半夏转身时举起的琉璃灯。两盏灯的光影在青砖墙上交叠,映出 “杏林春暖” 的字样,像极了他在萧宅地窖刻在药斗上的、属于他们的秘密。
“陆云深,” 半夏忽然隔着风雪唤他,“回来要喝陈皮茶吗?加三钱蜂蜜的那种。”
他忽然想起,她熬药时总在围裙兜里揣着块糖,等他来尝第一口。此刻的风里,糖画的甜与陈皮的香正在雪地里慢慢融和,正如他和她的故事,在灯影与药香的交织中,渐渐熬出最醇厚的、属于彼此的人间至味。
雪粒子开始飘落,陆云深快步走向那盏为他留着的灯,听见自己心跳如鼓 —— 原来有些答案,不必说出口,就像她腕间的银镯与他袖扣的玉兰花,早已在时光的熬煮中,成了最契合的一对。
济世堂的铜铃在雪夜中轻响,半夏的棉鞋刚跨过门槛,陆云深的手掌已覆上她后腰 —— 那里还留着方才在灯展跑跳时沾上的雪粒。暖炉的炭火 “噗” 地窜起半寸,将两人交叠的影子投在刻着《本草图谱》的老柜台上,像幅会呼吸的《杏林夜话图》。
“我去煮茶。” 半夏转身时,琉璃灯的光恰好漫过她发梢,将银镯上的玉兰花映得活了般。她走向里间的脚步忽然顿住,发现恒温库的门虚掩着,透出的暖光里,新收的朱砂梅与雪水陈皮被摆成了心型。
陆云深的指尖划过她僵硬的肩颈,带着沉水香的掌心熨帖着她冻僵的耳垂:“萧老说,雪夜煮茶要用三年陈的柑皮,” 他忽然轻笑,指腹摩挲着她围裙上的甘草碎屑,“而我觉得,加了某人体温的茶,更甜些。”
药柜深处的陈皮香混着炭火的暖,在青砖地上蜿蜒成河。半夏望着他蹲身为自己换棉拖鞋,西装裤脚沾了药斗边的金粉 —— 那是她今早修补春联时撒的。鞋跟触到地面的瞬间,她忽然想起,这双绣着玉兰花的拖鞋,正是他去年冬至悄悄放在她床头的。
“糖画还剩半块。” 她忽然从大衣内袋掏出油纸包,糖丝在琉璃灯下牵出细金,“要配着陈皮茶吃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