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现言 >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 第140章 辩论的价值

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 第140章 辩论的价值

作者:超级喵呜 分类:现言 更新时间:2025-07-02 23:21:57

前排一个戴眼镜的男学生站起来:“厉教授,承包制现在不是已经在推广了吗?我听说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都实行了承包制。”

“这位同学说得对,”厉教授赞许地点头,“确切地说,是99%以上。承包制确实是当前改革的主要形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厉教授在黑板上又写下“承包制”三个字,然后在下面画了几个问号。

“承包制的初衷是好的,通过明确责任和利益分配来激发企业活力。短期内确实有效果,生产效率提高了,工人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他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但是,部分矛盾很快就暴露出来了。”

“首先,‘负盈不负亏’。”厉教授用粉笔在黑板上重重地写下这几个字。

“企业赚钱了,承包者拿大头;企业亏损了,承包者拍拍屁股走人,这公平吗?”

台下议论纷纷,有学生小声说:“确实不公平。”

“其次,‘一企一制’。”厉教授继续写道,“每个企业的承包方式都不一样,有的按产值承包,有的按利润承包,有的按上缴承包,五花八门,没有统一标准。这样下去怎么办?”

厉教授放下粉笔,环视全体学生,神情变得更加严肃:“所以,我要问在座的各位同学一个问题,承包制的症结到底在哪里?”

台下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思考。

“另外,”厉教授继续抛出问题,“股份制能否成为更好的出路?如果能,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如果不能,我们还有什么其他选择?”

讲座里说的这些话题,正是80年代华国经济改革中最具争议的焦点。

华国的经济改革如火如荼,价格双轨制、承包制、股份制试点……每一项政策都牵动着无数人的神经。

改革的方向和路径却众说纷纭,学术界、政策圈,甚至普通老百姓,都在激烈争论,华国经济该往何处去?

关于中期改革应以什么为主线,学界形成了三种代表性意见。

第一种意见来自北大课题组,也就是厉教授认可的观点。

他们认为,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部分企业效率太低,工人没有积极性,反正干多干少都一样,工资照拿,管理层也没有压力,整个企业缺乏活力。

他们开的药方是,用股份制改造国企,把企业的产权关系理清楚,让员工也能持股,把个人利益和企业效益绑在一起。还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管理架构,让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自己经营、自己承担风险。

第二种意见来自吴敬琏课题组,他们觉得,要搞活经济,最关键的是先改价格。因为价格能告诉企业什么该生产、什么不该生产。

以前的情况是,所有商品的价格都是计划说了算,结果原材料太便宜,日用品又卖得太贵,市场没有活力。

吴敬琏团队认为,应该先放开价格,让市场自己定价,这样经济才能活起来。

第三种意见来自以刘国光为首的社科院课题组,主张两条主线论,他们觉得,企业改革解决的是“谁来干”的问题,价格改革解决的是“怎么干”的问题,光改企业不行,光改价格也不够,得两边一起改才行。

刘国光在一次学术会议上打了个比方:“企业改革是给车换个好发动机,让车更有劲;价格改革是把坑坑洼洼的路修平,让车跑得更顺。你说光有发动机,路不好,车照样跑不快;反过来,路修得再好,车没劲儿也白搭。所以必须两件事一起抓。”

华国的改革没有死板地照搬任何一个方案。专家们的建议都被吸收进来,在不同时期、不同地方进行了尝试。改革最终走的是一条合力线。

在深圳、广东这些沿海地区,股份制搞得红红火火,冒出来不少敢想敢干的企业。在全国范围内,80年代中期搞起了“双轨制”,部分商品价格先放开试试水。农村承包制的成功经验也被搬到企业改革中,虽然后来发现这招对企业不太灵。

讲座结束之后,同学们还久久不愿离去,或互相交换刚才记录的笔记,或热烈讨论讲座内容,争论华国的经济改革应该往哪个方向走。

裴瑜身边的同学们不经意就形成了一个圈子,他们一个个争得面红耳赤。

有位经济系的男生力挺北大课题组的观点:“你们听我说,北大课题组的股份制方案才是硬道理。企业要是没活力,经济怎么搞得活?

你们想想,美国那些大公司,哪家不是靠股东制度搞起来的?把企业产权明晰化,工人有干劲,厂长有压力,市场自然就活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股份制就是这么个适应。”

另一位来自哲学系的女生却更认同吴敬琏的思路:“你这也太绝对了吧?股份制听起来好,可没土壤怎么行?吴敬琏老师说得清楚,价格改革才是当务之急。价格不放开,市场信号扭曲,企业再怎么改也是瞎折腾。

你看之前,价格都是国家定死的,供需根本对不上。凯恩斯不是说了吗?市场失灵的时候,政府得出手引导。价格不理顺,哪来的市场?股份制再好,也得等价格改革铺好路。”

还有历史系的同学支持刘国光的双线论:“你们俩都别吵了,我看啊,刘国光老师的双线论最稳妥。改革不能一刀切,计划和市场两条腿走路才行。咱们得稳中求进,步子迈大了,社会成本谁来付?”

这场讨论的价值,不仅仅是为了争出个谁对谁错。

关注争论的同学们,不管支持哪种改革方案,在激烈的辩论中,亚当·斯密说的市场就像有只看不见的手在调节,凯恩斯主张的政府该出手时就出手,还有科斯讲的做生意要考虑各种隐形成本,这些书本上的经济学理论一下子都活了起来。

争论到后面,周围的同学们发现裴瑜一直没说话,就起哄让她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裴瑜是这届北大新生中的风云人物,在座的同学们都多多少少听说过她的大名。

这会儿大家都安静了下来,想听听裴瑜要说些什么。

喜欢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请大家收藏:(064806.com)1986:学霸的黄金年代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