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朱棣的麒麟逆子 > 第218章 帝意塑英主

朱棣的麒麟逆子 第218章 帝意塑英主

作者:喜欢吃榴莲的胖虎 分类:穿越 更新时间:2025-11-22 16:05:52

决战的气氛如同拉满的弓弦,紧绷欲裂。明军各部已进入预设阵地,旌旗在漠北的风中猎猎作响,士兵们检查着弓弦的松紧,磨砺着刀锋的锐利,火炮手反复测算着射距,空气中弥漫着铁锈、汗水和一种压抑的亢奋。

然而,在这肃杀的表象之下,潜流暗涌。普通的军士们,尤其是那些来自军户家庭的底层兵卒,心中并非只有为国效死的豪情,更有对未来的深深恐惧与顾虑。

大明军制,以卫所为基础,军户世袭。当兵吃粮,是天经地义,但这份粮饷,往往微薄且时有克扣。他们抛家舍业,远征漠北,刀头舔血,图的是什么?除了军令如山,除了那点微薄的饷银和可能(但极其稀少)的赏赐,更多的是一种无法摆脱的命运。若战死沙场,家中顶梁柱倒塌,留下的孤儿寡母,往往境况凄惨。朝廷的抚恤?层层盘剥之下,能到手几何?且名目繁多,手续复杂,最终能否落实,全看上官良心。更多的,是无声无息地湮没在冰冷的文书和漫长的等待中。

至于伤残?那更是比死亡更可怕的噩梦。断手断脚,重伤难愈,失去劳动能力,回到卫所,往往只能沦为最底层的杂役,领着勉强饿不死口粮,受尽白眼,了此残生。医疗?军中虽有医官,但数量稀少,药材匮乏,对付常见的刀箭创伤、感染溃烂,手段有限,更多是听天由命。许多伤兵并非直接死于战场,而是倒在战后肮脏、拥挤、缺医少药的伤兵营里,在高烧、疼痛和绝望中慢慢耗尽生命。运气好些的,或许能被同乡拖带回关内,但漫长的归途本身又是一场生死考验。

这些残酷的现实,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许多士兵的手脚,影响着他们决死的勇气。他们不怕死,但怕死得毫无价值,怕死后家人无依,怕伤残后生不如死。

就在这大战前夕,一股异样的消息,如同春风般,悄然在明军各营、各阵地间流传开来,其源头,直指晟王朱高晟。

消息称,晟王殿下体恤将士艰辛,深知此战关乎国运,已向陛下及诸将恳请,并获允准,对此战参战将士,颁布前所未有的特旨恩赏:

“凡参与此决战的将士,此战功成,无论斩获多少,俸禄一律赏赐三倍!直接发放,绝无克扣!”

“凡于此战中不幸阵亡者,朝廷按其原有俸禄标准,发放十倍抚恤,直达其家!并由地方官府妥善安置其家眷,其未成年子女,由朝廷设立的‘忠烈抚幼堂’负责抚养至成年,并视情况授田或安排差事,确保香火不绝,后顾无忧!”

“凡于此战中负伤者,无论轻重,一律由军中最好的医官优先救治,所有药石费用,由内帑(皇帝私库)及晟王府共同承担!重伤致残者,除一次性抚恤外,由朝廷供养终身,绝不让勇士流血又流泪!”

这消息起初如同耳语,许多人将信将疑。三倍俸禄?十倍抚恤?朝廷养子女终身?供养伤残?这简直是闻所未闻!自古以来,当兵打仗,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何曾有过如此优厚的承诺?

然而,随着消息越传越广,细节越来越清晰,甚至开始有中低层军官在队列前,正式传达了类似的精神(虽措辞不如传言夸张,但核心意思一致:此战重赏,抚恤从优),怀疑逐渐被一种难以置信的狂喜和沸腾的热血所取代。

“真的?王爷真的这么说了?”

“三倍俸禄!够我家婆娘和娃儿吃几年饱饭了!”

“十倍抚恤……俺要是死了,俺娘和俺弟……就不用卖身为奴了?”

“朝廷还管娃儿?直到长大?这……这真是青天大老爷啊!”

“伤了也有人管?不用躺在那里等死?”

一股前所未有的士气,如同地下奔涌的岩浆,在明军庞大的战阵中积蓄、升腾!士兵们紧紧握住手中的兵器,眼神中的恐惧和犹豫被一种炽热的决绝所取代。他们依然怕死,但此刻,他们更怕的是无法赢得这场胜利,无法让家人享受到这份前所未有的恩泽!这份重赏,不仅是对他们生命的尊重,更是对他们身后事的终极保障,彻底击碎了他们心中最大的顾虑!

“为了陛下!为了晟王殿下!杀光瓦剌崽子!”

不知是谁先喊了一声,顿时,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在各处阵地响起,声震原野,连远处隐约可见的敌军先锋似乎都为之一滞。

朱高晟在韩固等人的护卫下,巡视前沿阵地,所到之处,士兵们无不投以无比狂热和感激的目光,甚至有人激动地跪下磕头。他在军中的声望,在这一刻,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收买人心吗?确实是。】朱高晟看着那些因激动而脸庞通红的士兵,心中冷静地思忖,【但这是阳谋。用实实在在的利益,换取他们毫无保留的效忠和战斗力。大明真正的根基,就在于这些看似卑微的军户和士兵。只要赢得了他们的心,就等于握住了帝国最锋利的刀。日后,就算朝堂之上有什么风波,就算有人心怀不轨,有这支对我感恩戴德的强军在,我便有了一张足以定鼎乾坤的底牌。而且在历史上无论是哪个朝代,其实最最终心和最平凡最踏实的那一群人,往往他们的付出是得不到证明应有的回报,这也算是他非这颗时代被政治所污染的心能做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他深知,无论是历史上的朱棣“靖难”成功,还是其他王朝更迭,军队的向背始终是关键。这笔“投资”,在他看来,无比值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