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击溃倭寇小船队后,“逐风号”更加小心地利用岛屿和晨昏时分的掩护,终于在两天后的一个雾气弥漫的清晨,抵达了此行的目的地——倭国壹岐岛。
壹岐岛作为连接朝鲜半岛与倭国九州的重要跳板,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汉王朱高煦将征倭大本营设于此地,既是前线指挥中枢,也是后勤补给基地。
“逐风号”没有贸然驶入汉军水师主力驻扎的显眼港口,而是在陈默的指挥下,凭借精准的海图和导航,绕到了岛屿西北侧一处偏僻的、礁石林立的小海湾。这里地势隐蔽,易于防守和撤离,是事先约定好的秘密接应地点之一。
舰船小心翼翼地避开暗礁,在距离岸边尚有百余步的地方下锚停稳。数艘小型舢板被放下,朱高燧、陈默以及精选的二十名特遣队员,连同经过伪装、神情兴奋又紧张的朱瞻基,分批登上舢板,向着雾气笼罩的海滩划去。
海滩上空无一人,只有海浪拍打礁石的哗哗声和海鸟的鸣叫。空气中弥漫着海腥味和一丝若有若无的、属于战场的硝烟与肃杀气息。
“警戒!”陈默低喝一声。特遣队员们立刻呈扇形散开,依托礁石和沙滩上的障碍物,持枪警惕地注视着四周。他们的动作迅捷无声,配合默契,显示出极高的战术素养。
朱高燧站在沙滩上,感受着脚下沙砾的松软,环顾这片陌生的土地。他知道,真正的考验,从现在才正式开始。
就在这时,前方的雾气中,传来了三长两短的布谷鸟叫声——这是约定的暗号。
陈默立刻回应了两短一长的鸟鸣。
片刻后,几个穿着倭国平民服装、但行动间透着军人彪悍气息的汉子,从雾气中显出身形。为首一人,身材精干,目光锐利如鹰,快步走到朱高燧面前,单膝跪地,压低声音道:“皇城司驻壹岐岛密探头目,卑职沈钢,参见赵王殿下!汉王殿下已在营中等候多时!”
朱高燧点了点头,心中稍定。看来二哥这边的接应安排得还算妥当。“起来吧,带路。”
沈钢起身,目光扫过朱高燧身后的陈默等人,尤其是在看到他们那身与众不同的深蓝色军服和精良装备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但很快恢复平静。“殿下,请随我来。此地虽偏僻,但仍需小心倭寇细作和本地心怀叵测的豪族眼线。”
在沈钢等密探的引领下,一行人离开海滩,钻入了茂密的丛林。道路崎岖难行,雾气在林间缭绕,更添几分神秘与危险。特遣队员们始终保持着高度警惕,将朱高燧和朱瞻基护在中间。
朱瞻基第一次踏上异国的土地,又是以这种秘密的方式,心中既感刺激,又有些忐忑。他紧紧跟在朱高燧身后,学着特遣队员们的样子,尽量放轻脚步,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环境。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穿过一片竹林后,眼前豁然开朗。一座依山而建、戒备森严的营寨出现在众人面前。营寨外围是粗大的原木栅栏,设有了望塔和箭楼,上面巡逻的士兵身着大明军服,手持刀枪弓弩,气氛森严。但与天津卫新军相比,这里的营寨和士兵,明显带着更浓厚的传统色彩和历经战火的沧桑感。
营门守卫显然早已得到通知,验看了沈钢的令牌后,立刻放行。
进入营寨,空气中那股硝烟和血腥味更加浓郁,还混杂着伤兵营传来的草药味和牲畜的气味。可以看到一队队士兵在操练,喊杀声阵阵,也有民夫在搬运物资,工匠在打造修补兵器,一片紧张而忙碌的战时景象。
朱高燧注意到,营中明军士兵看他们的眼神,充满了好奇,尤其是对他们这身与众不同的蓝色军服和特遣队员们背着的奇特长铳。显然,汉王朱高煦麾下的军队,接触过天津卫的最新装备。
沈钢将朱高燧一行人引至中军大帐外。大帐比周围的营帐都要高大宽阔,帐外守卫的亲兵更是彪悍异常,眼神如同饿狼,浑身散发着浓烈的杀气,这是真正从尸山血海中爬出来的百战老兵。
“禀报汉王殿下!赵王殿下已到!”沈钢在帐外高声禀报。
帐内沉默了片刻,随即传来一个洪亮、粗犷、带着不容置疑威严的声音:“让他进来!其他人帐外等候!”
朱高燧整理了一下衣冠,对陈默和朱瞻基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在此等候,然后深吸一口气,掀开帐帘,走了进去。
大帐内光线略显昏暗,空气中弥漫着皮革、金属和淡淡酒气混合的味道。汉王朱高煦并未身着全套甲胄,只穿了一件暗红色的武士服,外罩一件半旧的皮甲,正大马金刀地坐在一张铺着虎皮的帅椅上。他比朱高燧记忆中更加魁梧彪悍,皮肤因常年风吹日晒而呈古铜色,满脸虬髯,一双虎目开阖之间精光四射,不怒自威。他手中正拿着一把精致的倭刀仔细端详,见朱高燧进来,才缓缓将刀放下,目光如电般扫了过来。
“老三?你怎么跑到这鬼地方来了?”朱高煦的声音带着一丝诧异和审视,“还搞得这么神神秘秘?是老头子有什么新指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