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镇政府那辆老旧的帕萨特,载着何尘和略显局促的扶贫办主任杨丽,一路颠簸着驶向市里。
窗外,熟悉的农田村落逐渐被繁华的街景取代,何尘的心却如同这辆负重的老车,沉甸甸的。
副驾驶上,他反复翻看着手里那份精心准备却略显单薄的《清江镇特色产业投资推介手册》。
彩页上印着宝顺村沙瓤西瓜、青峰山晶莹的蜂糖李、清溪村绿油油的菜地,图片很美,但背后是亟待发展的贫瘠和五次死亡事故带来的沉重阴影。
市招商局主办的“现代农业与乡村振兴项目推介会”在市会展中心举办。
会场里人头攒动,西装革履的投资商、口若悬河的县区领导、制作精美的宣传片……空气里都弥漫着金钱和机遇的味道。
清江镇的展位被安排在一个最偏僻的角落,紧挨着安全出口,光线暗淡,人流稀少。
几张简单的桌子,一块红布横幅,与周围那些声光电齐全、模特站台的热闹展位相比,寒酸得像个误入豪华宴会的乞丐。
杨丽试着向偶尔路过的人发放手册,但大多数人只是摆摆手,甚至懒得看一眼。
听到“清江镇”三个字,一些人的表情会变得微妙,下意识地加快脚步,仿佛避之不及。
“何镇长,这……”杨丽看着手里几乎没发出去几份的手册,脸上写满了尴尬和沮丧。
何尘心里也涌起一股无力感,但他脸上看不出丝毫波动。
他整理了一下身上那套最好的西装——袖口甚至有些微微磨损,对杨丽说:“守株待兔没用。你守在这里,我出去转转。”
他拿起一叠手册,毅然走入了喧嚣的人流中。
他的“战场”,不在那个冷清的角落,而在整个会场。
第一次尝试,他瞄准了一个看起来颇有派头、正在听取某县介绍水果深加工项目的老板。
耐心等到对方谈话间隙,何尘上前一步,递上手册,脸上带着得体的微笑:“您好,我是清江镇副镇长何尘,我们镇有优质的蜂糖李资源,不知您是否有兴趣了解一下?”
那老板斜睨了他一眼,接过手册随手翻了翻,语气淡漠:“清江镇?哦,听说过…最近是不是出了个矿难?”
他随手将手册放在一旁的资料堆上,那堆资料很快就被其他文件淹没。
“再说吧,我们现在主要看东部县区的项目。”
第一次出击,无功而返,还被精准地戳了痛处。
何尘深吸一口气,压下心里的憋闷,继续寻找目标。
他看到一群投资商围着一个展示高端有机农业的展位,主讲的是一位海归博士。
何尘挤进去,认真听了一会儿,然后在提问环节举手。
“博士您好,我对您提到的精细化农业管理模式非常感兴趣。
我们清江镇有良好的水土资源,农民也有丰富的种植经验,但缺乏技术升级和品牌打造。
不知道像我们这样的传统农业乡镇,有没有机会引入您这样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那位海归博士推了推眼镜,语气礼貌却带着疏离:
“这位镇长,我们的模式对基础投入和农民素质要求很高,通常选择与大型农业基地或资本雄厚的集团合作。你们镇…可能还需要先打好基础。”
话语间的轻视,不言而喻。
第二次尝试,被居高临下地“婉拒”。
接连的挫败像冷水一样浇头。
何尘站在热闹的会场中央,却感到一种格格不入的孤独。
周围越是喧嚣,他内心的压力越大。
他甚至能感觉到一些来自其他县区同行若有若无的同情或嘲笑的目光。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手里的手册似乎越来越沉。
杨丽发来短信,询问情况,字里行间透着焦急。
难道真的就这样一无所获地回去?
如何面对宋静宜期待的目光?
如何对得起清江镇眼巴巴盼着的百姓?
一股强烈的不甘和倔强从何尘心底升起。
他走到洗手间,用冷水冲了把脸,看着镜子里那个眼圈有些发黑、额头伤口刚愈的自己,咬了咬牙。
不能放弃!清江镇没有退路,他何尘也没有!
他改变策略,不再追逐那些看起来光鲜亮丽的大客户,而是开始仔细观察每一个参展商的信息。
寻找可能与清江镇产业匹配的中小型企业,特别是那些有特色农产品加工经验的企业。
功夫不负有心人。
在一个同样不太起眼的展位前,他停了下来。
展位名称是“省鑫果味业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展示的是各种果脯、果干和果汁饮品。
负责人是一位四十多岁、穿着朴素工装、看起来十分干练的中年女性,正耐心地向咨询者介绍产品。
何尘没有立刻上前,而是站在旁边观察了一会儿,听她介绍产品的原料来源和加工工艺。
他注意到,这位女老板对原料品质的要求很高,提到“果源稳定”、“天然无添加”等关键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