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无极构建的“特种服务”生态位,在隐秘与克制中稳步运行。通过“深度定制”、“规则微调咨询”和“特供版”概念,他与核心“债权人”之间的绑定愈发紧密,换取的资源也逐渐从基础材料,向一些罕见、偏门但对他和灵植们有大用的物品倾斜。那块“养魂木”碎片就让他的意识恢复速度提升了不少。
然而,他深知这套体系的脆弱。其根基建立在三个不确定的支点上:规则缓冲区(戊戌-柒三)的稳定性、凌清尘的默许态度、以及绿办审查的盲区。任何一个支点出现问题,都可能引发连锁崩塌。
“不能总是被动防御,需要主动进行 ‘压力测试’ ,提升系统的 ‘反脆弱性’。”风无极的意识中浮现出这个念头。反脆弱,即在波动、压力和不确定性中,非但不受损,反而能从中受益、成长。
他选择的“压力测试”对象,不是外部,而是内部——那个依旧在缓慢演化、蕴藏着巨大能量和未知风险的 规则缓冲区。
他要做的,不是盲目刺激它,而是进行更精细、更主动的 “规则微流引导实验”。
利用Level 3临时权限,他开始尝试不再仅仅是被动收集缓冲区自然沉淀的“规则添加剂”原料,而是主动地、以极小的力度和规模,去 “拨动” 缓冲区内部某些相对稳定的能量涡流。
比如,他尝试将一丝极其微弱的、从“道债”客户那里换来的“阴煞石”能量,引导注入缓冲区某个以“空间扭曲”为主的涡流边缘。他想观察,这种外部能量的微量介入,是会引发剧烈冲突,还是能被缓冲区混沌机制缓慢“消化”,甚至……催生出兼具“空间”与“阴煞”特性的新型沉淀物?
实验风险极高。第一次尝试时,那丝阴煞能量的注入,立刻引发了小范围的规则涟漪,缓冲区边缘一阵动荡,吓得狗尾巴草差点当场枯萎。但风无极凭借对权限的精确操控,及时切断了能量输入,并引导动荡区域与缓冲区主体进行了快速的能量交换,最终有惊无险地平息下来。
虽然第一次失败了,但风无极并非全无收获。他清晰地感知到了那种冲突的烈度和缓冲区的“消化”速度。更重要的是,在冲突平息的瞬间,他捕捉到了一闪而逝的、一种介于空间褶皱与阴冷侵蚀之间的奇异规则闪光!
这说明,他的方向是对的!缓冲区的混沌机制,确实具备将外部异种能量“碾碎”、“重组”的潜力!
他变得更加谨慎,但也更加执着。他开始系统地、以更小的剂量、更缓慢的节奏,进行各种“规则微流引导实验”:
投入一丝火煞,观察与“能量偏斜”涡流的反应。
投入一缕纯净木灵,观察与“信息扰动”区域的结合。
甚至尝试将不同“道债”客户提供的、属性冲突的微量材料,同时投入缓冲区特定节点,观察混沌演算的结果。
这个过程,如同在操作一个极度危险的化学实验,需要毫秒级的反应控制和精准的后果预估。风无极的意识在一次次的实验中得到了极大的锤炼,对Level 3权限的运用也越发纯熟。
失败是常态,大部分实验只是引发了微不足道的涟漪,或者产生出毫无用处的废能。但偶尔,也会有意外的惊喜:
一次将“玄铁石”与“月光藓”萃取液同时引导注入某个稳定区域的实验,在经过数日的混沌演化后,竟然沉淀出了一种散发着微弱金属光泽与清凉月辉的 “月华铁精” !虽然只有发丝大小,但其兼具了金属的坚韧与月华的宁神,是一种极其优异的、可用于炼制特殊法器的复合材料!
这次成功,让风无极看到了缓冲区作为 “规则反应炉” 的巨大潜力!它不仅能处理“不良资产”,更能通过主动的、受控的“投料”,“冶炼”出外界难以合成的、具有复合规则的 “特种材料”!
这不再是简单的“垃圾回收”,而是进入了 “规则材料工程” 的领域!他的“技术壁垒”因此得到了质的飞跃!
当然,他也为此付出了代价。频繁的“微流引导”实验,虽然规模极小,但积少成多,还是让缓冲区整体的活跃度有了一丝不易察觉的提升。这种提升极其微弱,远未达到引动外界规则波澜的程度,但却让风无极隐隐感到,他与缓冲区之间的连接变得更加“沉重”,维持其稳定需要消耗更多的心神。
这或许就是“反脆弱”的代价?在压力下获得成长,但也承载了更大的责任和风险。
就在风无极沉浸于“规则材料工程”的探索时,静室中的凌清尘,再次传来了清晰的意念波动。这一次,并非无意识的道韵散逸,而是明确的召唤。
“进来。”
风无极意念一凛。凌清尘苏醒后,这还是第一次主动要求他进入静室。
他不敢怠慢,凝聚神念,小心翼翼地探入那扇对他而言象征着“董事会办公室”的静室之门。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