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制司的日子,如同在冰冷的玄水中浸泡。风无极每日与浩如烟海的律条玉简为伴,与一群曾经的“行业翘楚”(现阶下囚)争论风险节点,还要忍受周执事那刻板到令人发指的目光和时不时响起的“九幽阴雷”禁制警告(当他试图把脚伸出丙字柒号院门槛时)。
那副刻满禁制的玉质镣铐,不仅沉重,更仿佛时刻在抽取他本就微薄的灵力,让他连维持一个清洁术都倍感艰难。他感觉自己就像一块被放在规则砧板上的肉,等着被剁碎、分析、然后钉进《仙界经济行为禁忌大全》里当反面案例。
【叮!检测到宿主处于高强度规则压制环境,触发适应性任务——“在缝隙中呼吸”!】
【任务要求:在不违反《行为规范》明确定义的前提下,于三十日内,成功实现三次“规则范围内的灵活变通”,并从中获取实际益处(包括但不限于减轻劳役、获取信息、提升舒适度)。】
【任务成功:奖励“规则漏洞嗅觉(初级)”,解锁“灵石债缚”低功耗模式(可小幅降低灵力汲取速度)。任务失败:触发“规正神光”照射,未来一周内对任何规则漏洞产生生理性厌恶。】
风无极看着系统提示,差点哭出来。这鬼地方,连系统任务都透着股体制内的酸腐味! “规则范围内的灵活变通”?说得好听,不就是让他在这铁桶一般的规制司里,找那几乎不存在的空子钻吗?
但“低功耗模式”的诱惑太大了!他现在每天被这镣铐吸得头晕眼花,再这样下去,别说十五万年,一百五十年他都撑不住!
求生的本能(以及对灵力的渴望)迫使风无极那颗属于资本家的、善于寻找漏洞的大脑,再次开始低速而谨慎地运转。
他首先把目标放在了那本厚厚的《行为规范》上。既然明路走不通,那就看看有没有“解释空间”。
第一次“灵活变通”:
《行为规范》第114条:禁止未经批准传递小组内部信息及个人感悟。
风无极发现,周执事对“个人感悟”的定义,仅限于对规制工作、风险案例的思考和反省。那么……对食堂灵膳口味、对规制司建筑风格、甚至对周执事今天袍子颜色的“感悟”,算不算?
于是,在下一篇《自我批判日报》的末尾,风无极用极其微小的字体附加了一段:
“……深刻反省之余,忽觉今日‘清心寡欲粥’之寡淡,实乃锤炼道心之良机,令罪人忆起昔日沉迷口腹之欲的罪孽。另,丙字柒号院外那株‘铁律松’之虬劲枝干,亦暗合天道规则不可违逆之理,观之令人警醒。(此乃罪人对日常琐碎之物引发之道心触动,非涉密信息,望执事明鉴。)”
他将这份日报上交,内心忐忑。第二天,周执事面无表情地发回日报,那段“附加感悟”未被抹去,也未作评论。
成功!虽然没得到实际好处,但这意味着他找到了一个极其狭小的、可以表达“非敏感个人想法”的出口!这对他快被憋疯的精神状态,是一剂微弱的安慰剂。
第二次“灵活变通”:
任务要求分析“飞剑竞速赌局”,并查阅相关卷宗。《行为规范》规定,查阅卷宗需申请,并限于工作区域。
风无极发现,卷宗库隔壁,是规制司废弃不用的“旧档整理室”,里面堆满了更早年代的、已无实际规制意义的经济案例卷宗。进入旧档室,只需在门口登记,理由填写“寻找历史参考案例”,且无人看守。
于是,风无极以“研究历史赌局变种”为由,频繁出入旧档室。他当然也翻了翻那些发霉的玉简,但更多时候,是借着那里无人监管的片刻宁静,偷偷运转那微乎其微的灵力,试图抵抗镣铐的汲取,或者单纯地……发呆。这里,成了他高压生活中的一个“法外偷闲”角落。
第三次“灵活变通”,也是最关键的一次:
他发现,《行为规范》和所有仙盟律条,对于“信息”的界定,都侧重于其“内容”和“传递行为”,但对于信息本身的“存在形式”和“排列组合”,却鲜有详细规定。
在一次小组讨论如何规制一种新型“传讯玉符匿名诽谤”现象时,风无极提出了一个观点:
“此类诽谤,之所以难以追查,在于其信息呈现方式单一,易于复制传播。若规制手段只着眼于封锁、删除,恐效果不彰,且易引发‘压制言论’之非议。或许……我们可以考虑引入一种‘信息冗余稀释’机制?”
见周执事和其他组员露出感兴趣的神色,他继续“建言”:
“例如,要求所有公开传讯频道,必须混杂一定比例的无意义但符合天道韵律的随机信息流(比如自动生成的《静心咒》片段、或是无关的天气灵气报告)。当垃圾信息与有效信息混杂,其辨识成本和传播难度自然增加,而正常交流因有固定格式和密钥,受影响较小。此乃‘以噪抑噪’,既未直接禁言,又提升了作恶门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