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第三日黄昏,青木灵境山谷的暮色愈发浓重。毒刺蜂的嗡嗡声仍在身后紧追不舍,尾针带起的麻痹毒气随着晚风飘散,刺鼻的甜腻气息混杂着硝烟味,让本就疲惫不堪的二人愈发难受。
余小生搀扶着赵虎,脚步踉跄却不敢停歇。赵虎后背被毒刺蜂蛰中两处,麻痹感虽在解毒丹的作用下有所缓解,但右臂仍抬不起来,铁斧斜挎在肩头,全靠左臂搭着余小生的肩膀支撑身形。“余师弟,这些蜂子咋就甩不掉!俺的胳膊都快麻得没知觉了!”赵虎喘着粗气,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砸在布满碎石的地面上。
余小生脸色也有些苍白,连续催动灵雨诀化水幕挡蜂群,灵力消耗已近七成。他紧握着胸前的青木佩,玉佩温润的触感让纷乱的心绪稍定,目光飞速扫视四周。山谷两侧峭壁高耸,藤蔓丛生,暮色中难以分辨路径,唯有西侧岩壁下方,一处被浓密青藤遮掩的凹陷处隐约透着一丝阴影,像是天然形成的洞窟入口。
“赵师兄,那边有个洞窟!快跟我来!”余小生当机立断,扶着赵虎转向西侧岩壁。他挥起精铁剑,灵力灌注剑身,青光一闪,斩断缠绕的青藤,露出一个仅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洞窟入口。洞窟内漆黑一片,隐约传来潮湿的气息,却没有毒刺蜂的嗡嗡声——蜂群畏暗畏狭,大概率不会深入。
“进!”余小生低喝一声,先扶着赵虎钻进洞窟,自己紧随其后,反手用斩断的藤蔓将入口重新遮掩大半,只留一丝缝隙观察外面动静。刚钻进洞窟,身后便传来毒刺蜂撞在藤蔓上的“嗡嗡”声,却始终无法突破遮掩,片刻后,蜂群的声响渐渐远去,显然是失去目标后自行散去。
二人瘫坐在洞窟入口不远处的岩石上,长长松了口气。赵虎揉着发麻的右臂,龇牙咧嘴道:“可算摆脱这些破蜂子了!林浩那小人,真是阴魂不散!”
余小生取出仅剩的半瓶回气丹,倒出两枚递给赵虎:“先服下回气丹恢复灵力,这洞窟暂时安全,但还需探查一番,免得有其他凶险。”
【旁白:秘境之中,隐蔽之地往往暗藏两种可能——或是绝处逢生的庇护所,或是危机四伏的陷阱。余小生与赵虎虽暂避蜂群,却不敢有丝毫懈怠,修真界的生存法则,从来都是“谨慎为先”。】
服下回气丹,一股微弱的灵气顺着喉咙滑入腹中,缓解了些许灵力枯竭的疲惫。余小生运转《青元诀》,引动体内残存灵力汇聚于双目,勉强看清洞窟内的景象。这洞窟不算宽敞,通道蜿蜒向内延伸,壁上布满潮湿的苔藓,指尖触碰时能感觉到一丝极淡的灵气残留,显然不是天然形成的普通洞窟,而是有人为开凿的痕迹。
“赵师兄,这洞窟像是有人开凿过,咱们往里走走,看看有没有其他出口或异常。”余小生站起身,手持精铁剑在前开路,青灰色的剑光在黑暗中划出微弱的光晕。
赵虎也强撑着起身,握紧铁斧跟在身后:“俺跟着你!这地方看着年头不短了,说不定藏着啥宝贝!”
洞窟通道狭窄,仅容二人并肩而行,越往里走,空气越显潮湿,壁上的苔藓愈发浓密,偶尔能看到一些模糊的刻痕,像是前人用利器随意刻画的符号,因年代久远已难以辨认。走了约莫半柱香时间,通道豁然开朗,进入一处丈许见方的石室,石室中央摆放着一块平整的青石,石面上积着薄薄一层灰尘,角落处散落着几块碎石,而在青石下方的凹陷处,赫然躺着三枚泛着微弱白光的灵石。
“灵石!”赵虎眼睛一亮,快步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捡起一枚,入手温润,却能清晰感觉到其中的灵气极为稀薄,纯度极低,甚至不如宗门发放的下品灵石。“是劣品灵石,灵气太淡了,也就够应急补充一点点灵力。”
余小生也拿起一枚仔细端详,这劣品灵石色泽偏白,内部夹杂着细微的黑色杂质,正是修真界最低等的灵石,往往是散修或低阶修士在资源匮乏时的选择,价值仅为下品灵石的十分之一。但在此时此景,这三枚劣品灵石无疑是雪中送炭——二人灵力消耗大半,赵虎伤势未愈,有这三枚灵石补充,至少能恢复三成灵力,应对后续可能的危险。
“虽是劣品,却解了燃眉之急。”余小生脸上露出一丝欣慰,将灵石递给赵虎两枚,“赵师兄,你伤势在身,多补充些灵力,我留一枚即可。”
赵虎也不推辞,接过灵石握紧,运转灵力开始吸收:“还是余师弟你想得周到!这前人也真是奇怪,为啥把灵石留在这里?”
余小生没有立刻吸收灵石,而是走到石室壁前,仔细观察那些模糊的刻痕。其中一处刻痕较为清晰,是几个歪歪扭扭的古篆字,勉强能辨认出“乙丑年秋,避妖暂居,留石三枚”。
【旁白:乙丑年距今已有五十余年,想来是某位低阶修士当年在秘境中遭遇妖兽,躲进这洞窟暂避,临走时觉得三枚劣品灵石价值不大,便随手遗留在此。对如今的余小生与赵虎而言,这却是绝境中的一线生机,修真界的机缘,往往便藏在这种不期而遇的遗泽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