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九年八月的香港,清晨五点半。
天际刚泛起鱼肚白,薄雾如同轻纱般笼罩着维多利亚港。
半山区罗便臣道的一幢僻静宅邸内,二楼书房已然亮起了灯。
陈东穿着舒适的亚麻质地睡衣,站在小厨房的灶台前,神情专注地盯着一个冒着热气的陶制小砂锅。
锅里翻滚着的是他按照潮州老家方子熬的“四神汤”,淡淡的茯苓、山药和莲子的香气弥漫开来。
他小心地撇去浮沫,这是母亲之前教他的,说这样汤才清润。
关火,将汤倒入一个温着的瓷碗里,他端起碗,走到书房的落地窗前。
窗外,沉睡中的香港静谧安宁。
他小口喝着汤,目光却落在窗外远处模糊的海平面,那里是他的船队即将归航的方向。
这个习惯,是他创业初期压力巨大、胃痛时常犯时养成的,如今已成了一种仪式般的清晨宁静。
此刻的他,不像一个手握庞大商业帝国的年轻巨头,更像一个早起为自己准备早餐的普通青年。
喝完汤,他坐到书桌前,桌面上已经整齐地摆放着几分文件。
最上面一份,是财务部昨夜送来的七月份集团合并经营简报。
他翻开扉页,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红木桌面,发出极有节奏的“嗒、嗒”声,这是他在深度思考时的习惯动作。
简报上的数据,即便是他,也感到一丝振奋:
- 东兴牌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
- 月产能:葵涌产业园新生产线全面投产后,稳定在10万台。
- 月销量:北美市场(主要通过西尔斯渠道)7.2万台;欧洲市场(通过温斯洛渠道)1.8万台;东南亚及本港市场约1万台。合计10万台,产销率100%。
- 月度净利润:205万港元。
仅仅这一项产品,每月就为集团贡献超过两百万港币的纯利!
这还没有算上便利贴、高级塑料花和元阳丹的利润。
集团的月度总利润,已稳稳突破千万港元大关。
这些数字,是他在商海中搏杀三年,一点一滴打下的坚实基础,也是他敢于鲸吞二十万吨船队的底气所在。
他拿起红笔,在“收音机净利润”一项上轻轻画了个圈,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属于年轻人的得意。
但随即,这丝得意便收敛了,他的目光变得锐利,翻到下一页,是技术研发中心的月度报告。
报告的措辞谨慎而客观:“……自研TX-1型晶体管性能稳定,良品率已达95%,成本较进口索尼同级产品低18%。然,据市场反馈及样品拆解分析,索尼在超小型化集成技术及FM调频接收灵敏度方面,预估仍保持约六个月的领先优势。建议加快TX-2型微型化晶体管研发进度。”
陈东的指尖在“六个月领先优势”这几个字上停顿了片刻,然后用力画了一条横线,在旁边批注道:“缩短至四个月。成立专项攻关组,资源倾斜。”
他深知,在电子消费品领域,技术领先就是生命线。
“董事长,车备好了。”管家轻叩房门后提醒道。
陈东换上那身惯常的深灰色中山装,坐进了黑色奔驰车的后座。
车子没有直接驶向中环的总部,而是拐上了前往葵涌的公路。
他要去收音机工厂看看,数据是冰冷的,只有亲临一线,才能感受到产业的脉搏。
与此同时,葵涌东兴产业园,收音机一号组装车间。
车间主任李师傅正领着早班的工人们做开工前的准备。
流水线擦拭得一尘不染,元件盒摆放得整整齐齐。
李师傅拿起一个刚下线的收音机,熟练地打开电源,调了几个台,听着里面传出的清晰悦耳的粤曲,满意地点点头。
他对身边的年轻领班说:“阿强,盯紧点第三工位的贴片机,昨天有点小偏差,别影响了今天的良品率。董事长看重质量,咱们不能出一丝差错。”
“放心啦,李师傅!机器我昨晚调试好了!”阿强干劲十足地答道。
他们都知道,东兴收音机能卖得好,靠的就是过硬的质量和实惠的价格。
而在千里之外的日本东京,索尼公司总部的一间会议室内,气氛却有些凝重。
市场部部长田中一郎将一份报告推到会议桌中央,面色严峻:“诸君,这是上季度北美市场的销售分析。来自香港的‘东兴’品牌,市场份额正在快速提升,虽然单价略低于我们,但其性价比对中低端客户极具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他顿了顿,加重了语气,“根据我们的技术部门初步分析,他们的核心元件,很可能已经实现了自产,这打破了我们的技术壁垒。”
一位法务部的人员接口道:“部长,是否需要启动专利调查程序?他们的中频放大电路,与我们的某项基础专利存在相似之处。”
田中沉吟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冷光:“先不急于法律行动。收集更充分的证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