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对形态各异的贝壳爱不释手,每捡到一枚颜色特别或者形状奇特的,都要拿给江浩看,听他讲解这可能是哪种贝类,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江浩的知识储备再次派上用场,从宝贝螺讲到鹦鹉螺,从水母讲到乌贼,从扇贝讲到牡蛎,虽不尽准确,却也说得头头是道,引得蔡琰惊叹连连。
“这枚真好看,像玉一样温润。”
蔡琰捧着一枚乳白色、带着淡淡粉色光泽的贝壳,欣喜地说。
“喜欢就留着,带回府中,置于案头,也算是个念想。”
江浩温和地说。
蔡琰轻轻“嗯”了一声,小心地将那枚贝壳和其他几枚她特别中意的收入随身携带的一方丝帕中,仔细包好。
时间在欢声笑语和低语浅谈中悄然流逝。
夕阳开始西斜,将天空和大海染成了温暖的橘红色。
云霞似火,流光溢彩,海面上金鳞万点,壮丽非凡。
高顺不知何时,已经在大海边缘的空地上,用枯枝升起了一小堆篝火。
跳跃的火焰驱散了暮色带来的微寒,也映照着他刚毅而沉默的脸庞。
江浩和蔡琰提着他们收获的几条大鱼和小半“贝壳碗”的虾,赤着脚,踏着逐渐冰凉的沙滩,走向那温暖的篝火。
高顺见状面带微笑说道:
“江先生,我去一旁巡视。”
他不便打搅,话落便走向一旁。
江浩也只能无奈点点头,高顺太尽忠职守了,一路跟随,从不懈怠。
两人就坐在篝火旁的石块上。
蔡琰抱着膝盖,下巴搁在膝头,望着那瑰丽的落日,眼神有些迷离。
她的双足上还沾着些许沙粒,在夕阳的余晖下,仿佛镀上了一层柔和的金粉,那纤柔的线条美得令人窒息。
江浩熟练的用刀将鱼儿开肠破肚,用提前准备好的淡水清洗冲刷干净后,再在腹部加入葱姜蒜和美酒,片刻之后,才用一柄叉子将大鱼串好,放在火上烤制。
他时不时看向鱼儿,时不时打量蔡琰和她的玉足,咽了咽口水说道:
“昭姬,这是多宝鱼,只有海里才有,肉质鲜美,无刺,来,你来烤着。我来处理另外一条石斑鱼。”
这两条鱼都是他特意挑选的,石斑鱼和多宝鱼,都适合烤着吃,按理来说这是深海鱼,也许是因为古代鱼类比现代泛滥,这才被潮水冲了上来。
蔡琰接过多宝鱼,学着江浩的模样,不断在篝火上转着圈圈。
听着油脂滴落火中发出的滋滋声,闻着逐渐弥漫开来的香气,她感到一种前所未有温暖的幸福。
一旁江浩则再次处理石斑鱼,不到片刻钟,两人便一起烤制。
这一刻,没有经史子集,没有礼教规矩,只有大海、星空、篝火。
蔡琰偷偷看了一眼江浩被火光映照的侧脸,心中那份悄然滋长的情愫,如同这篝火一般,温暖而明亮。
“可以尝尝看了,小心烫。”
江浩迅速在多宝鱼上均匀洒上特制的香料和盐分,紧接着将烤的金黄焦香的多宝鱼递给了蔡琰。
蔡琰接过,小心翼翼地吹了吹,然后轻轻咬了一小口。
鱼肉鲜嫩,带着一丝独特的咸香和烟火气,是她从未体验过的味道。
“好吃吗?”
江浩问道。
蔡琰用力点头,眉眼弯弯:“嗯,很好吃!惟清,你也尝一块。”
说着将多宝鱼递给了江浩,江浩看着缺了一口的多宝鱼,撕下一小块放入嘴中,确实好吃。
两人紧接着品尝石斑鱼,相对于多宝鱼,石斑鱼更有嚼劲些,扒拉下两块后,蔡琰看向高顺,对着江浩眨了眨眼睛。
江浩会意,拿起烤制好的石斑鱼,走向一旁的高顺。
“昭姬,你把鞋子穿上,别着凉了,伯平,来尝尝。”
“谢过江先生。”
高顺接过石斑烤鱼,细细品尝,眼中浮现讶然之色,没想到江先生厨艺还如此惊人,简单的烤鱼,居然不带腥味,鲜美无比。
“伯平,你能想象,浩瀚无垠的大海中,藏着无数食物嘛,若是我们有办法腌制,大海也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这其中,盐是关键。”
江浩感慨的说道。
盐城的人,蛋白质是不缺的,每天到海边捡鱼虾蟹就行了。
只是这些东西很难保存,无非是烟熏盐晒。
烟熏这成本高的离谱,盐晒干取决于盐的成本,未来盐成了白菜价,自然咸鱼会有巨大的市场。
“末将相信江先生的智慧。”
高顺依旧是简洁明了的说道。
两人说话间,蔡琰也重新穿好了罗袜和绣鞋。
“昭姬。”
江浩忽然开口道,“以后若有机会,我再带你去看看不同的风景。高山、草原、大漠……这世界很大。”
蔡琰回过头,眼中带着惊喜和期待,轻轻点头:“好。”
……
暮色渐合,乐安府衙内灯火通明,人影幢幢。
刘备揉着发胀的额角,将最后一份关于屋舍梁木分配的公文批阅完毕,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