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转身,衣袖带起淡淡墨香:
“公达可曾见黄河渡口?百舸争流,非独凭水势,更要看舟楫之固。刘玄德的路,太过艰难,从洛阳难民事件便可知此人心怀仁德,可光有仁德难成大事。
古之帝王,如始皇帝、汉高祖、光武帝,哪个是良善之辈。而且,刘玄德出身不好,白手起家,此乃大争之世,一步慢,步步慢,难!”
他能看出刘备麾下的江浩很厉害,也知道郭嘉这等奇才投靠了刘备,更能通过乐安郡守看到刘备的发展路线,以青州为基业。
但这一切,在他看来还远远不够。
一郡之地,能养活多少兵马?
他在心中默算,两万已然是极限了吧?想要平定百万黄巾并且养活,难如登天。
只可惜,这话不能说,否则便成了污蔑陷害,平白无故说别人有野心,终究不是君子所为。
“好吧,还是文若你厉害。你觉得哪个诸侯好?投奔的时候可别忘了带上我。”
荀攸知道自己战术谋划厉害,但内政和大势判断上,远不及这位叔父。
“乱世择主,如履薄冰,一步错,满盘皆输。天下大势尚未明朗,何必急于一时?”
荀彧点点头有些感慨道,随即看向一张舆图,目光落在兖州之地,久久未动。
……
第二日的拜访,结果如出一辙。
钟家门房直接说家主外出访友,连门都没让进;辛家更甚,推说家中正在举丧,不便见客。
许褚的脸色变得和张飞一般黑,若不是刘备严令约束,恐怕早已发作。
直到拜访陈家,情况稍有好转。
刘备等人因为陈纪、陈群的缘故,门房通报后,众人得以进门。
接待他们的是陈谌,陈纪的弟弟。
此人面色苍白,不时轻咳,但目光清明,言谈举止温文尔雅。
“久闻刘使君仁德之名,今日得见,实乃幸事。”
陈谌请众人入座,吩咐婢女上茶。
刘备见对方态度友善,心中稍慰:
备久闻陈氏兄弟才名,今日特来拜会。
几人聊了一个时辰,从经学典籍谈到天下大势,陈谌才学渊博,见解独到,让刘备越发惋惜。
然而当话题转向出仕之事时,陈谌咳嗽着说道:
刘使君志在天下,惜陈某身体孱弱,恐难胜任政务。
语气虽客气,但疏离之意明显。
刘备下意识看向江浩,只见江浩微微摇头,示意莫要强求。
江浩心中明白,陈谌并非推脱。
历史上此人曾被公车徵召为司空掾,没有从命,英年早逝,可见真是身体不行。
告辞离去时,陈谌坚持送至府门。
阳光照在他苍白的脸上,几乎透明。
他拱手道:“使君保重,望早日平定乱世,还天下太平。”这话说得诚恳,让刘备心中温暖了几分。
走出陈府,刘备长叹一声:“如此大才,却不能为国所用,实在可惜。”
许褚闷声道:我看他就是托词,明明能说会道,偏说身体不好。
仲康!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刘备有些感慨说道。
“仲康,陈谌确实是身体抱恙,以他的身子骨,禁不起长途奔波,而且,陈家当以陈元方和陈长文两人才情最佳。”
“军师,不如,我再去偷人?”
许褚私底下鬼鬼祟祟找到江浩说道。
“仲康,不可,我们要绑的人在东阿,到时候,下手要快准狠。”
江浩对着许褚说道。
荀家、钟家、辛家,高门大院,护卫森严,家中不少子弟出任地方要职,搞不好弄成流血事件,再者说,无缘无故绑人家做什么,刘备江浩也是要脸面的人。
当然,枣袛是意外,谁让曹操先搞他大将典韦,至于东阿那位,打包带走本来就在计划之内。
不从?包杀包埋!
“好滴。”
许褚开心的搓了搓手,一脸兴奋,绑票好像很好玩。
江浩见状只能苦笑,完犊子,许褚被他带偏了。
碰壁归碰壁,刘备还是收获十几个普通学子,这些人都是寒门子弟,慕名而来,毕竟现在刘备乐安郡守和汉室宗亲以及讨董战绩对于这些想要一展才华的士子还是很有吸引力的。
而且来投奔的士子,只要识字,文化水平在线,江浩预发一万钱安家费(用于安顿颍川亲人),要是愿意举家搬迁的,另有田地、工作安置。
这千金买骨的措施,一举顺走了七八十个颍川学子。
让有些失落的刘备又焕发了一丝活力。
“玄德公,三天了,我们也该出发了。途中还要在东郡东阿停留一天。世家不选择我们,不是我们不行,而是他们眼光有问题。”
江浩拍了拍刘备肩膀,保持笑意宽慰道。
既然来了拜谒,门都没进去,就没什么好遗憾可惜的。
江浩想让让这些世家睁大眼睛好好看看,这位毫无根基的刘玄德如何一步一步登顶帝王之座。
借用一句网络用语: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