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曹操,刘备立刻吩咐将徐荣押解上来。
五花大绑的徐荣被带到刘备面前,他紧闭双眼,神色冷漠,一副引颈就戮的模样。
“徐将军,董卓倒行逆施,祸国殃民,天下共讨之。将军一身本领,忠勇可嘉,奈何明珠暗投,助纣为虐?何不弃暗投明,助我复兴汉室,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刘备看着徐荣真诚说道。
徐荣猛地睁开眼,眼中只有决绝,
“哼,徐荣今日被擒拿,有死而已,休要多言,要杀便杀。”
他梗着脖子,一副视死如归的架势。
“呸,不识抬举的狗贼,大哥,跟这厮啰嗦什么。让俺老张一矛捅了他,祭奠虎牢关下死去的将士。”
张飞勃然大怒,挺起丈八蛇矛就要上前。
刘备连忙拉住张飞,目光依旧恳切,语气沉痛:
“翼德住手!自董卓入京以来,所过之处,烧杀掳掠,十室九空。
我沿途所见,道有死尸,野露白骨,良田无人耕种,麦苗尽被踏毁,偌大一个繁华洛阳,转眼间灰飞烟灭。
你身为大汉将领,职责本是保境安民,可你扪心自问,你手中的刀枪,保护了谁?回到辽东之后,有何颜面见父老乡亲?”
刘备的话语,字字如刀,狠狠刺在徐荣心上。
他并非不知董卓暴行,只是一直以“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麻痹自己。
此刻被刘备**裸地揭开,尤其是那句“有何颜面见父老乡亲”,如同重锤,狠狠砸在他心上。
他脸色瞬间涨得通红,想要反驳,嘴唇嗫嚅了几下,却发现自己根本无法辩驳。
他本性质朴刚直,不是巧言令色之徒,内心的良知被刘备的话语撞击着,眼神开始闪烁。
刘备敏锐地捕捉到了徐荣眼神的变化,立刻指着身旁的曹性说道:
“徐将军请看,此乃并州狼骑骁将曹性曹元健,他亦曾效力吕布,然幡然醒悟,弃暗投明。
如今是我军大将,其麾下狼骑兄弟,我刘备未曾妄杀一人,待之如手足。将军,迷途知返,犹未晚也!”
曹性闻言,立刻挺直腰板,脸上露出傲然之色,对着徐荣朗声道:
“徐将军,玄德公仁义无双,待人以诚。董卓残暴不仁,早晚必亡,何必为他殉葬?归顺明主,方是正道。”
徐荣看着曹性那真诚而自豪的神情,心中有些动摇。
一直冷眼旁观的郭嘉,知道火候已到,适时开口:
“徐将军,郭某有一事不明。昨夜断后阻击,九死一生之任,为何是你徐荣,而非李傕、郭汜,更非吕布亲率的并州狼骑?
董卓麾下,论野战冲阵,西凉铁骑与并州狼骑才是主力。若只为击溃追兵,前番吕布、李傕、郭汜的伏击已足矣,何需将军再次断后?
将军在董卓心中,究竟是何位置?再者,将军难道不想有朝一日,堂堂正正地带着兵马,打回辽东去?
驱除胡虏,光复桑梓,让辽东父老以你为荣?此乃男儿大丈夫之志也。”
“辽东…打回辽东…”
这四个字,如同魔咒,瞬间击溃了徐荣最后的心理防线!
他本是辽东玄菟人,推荐同郡公孙度为辽东太守,本想着公孙度能守护好故土,效忠汉室。
没想到年初传来一条消息,这个混蛋扬言:“汉祚将绝,当与诸卿图王耳。”
之后便自立为辽东侯,平州牧,已然割据一方,还杀了百余家郡内大族。
因此,带兵回乡,驱逐公孙,守护故土,是他深埋心底、从未对人言说的最大渴望。
徐荣眼中的挣扎、冷漠如同冰雪般消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带着期盼的光芒。
他长长地叹了一口气,仿佛卸下了千斤重担,对着刘备,单膝跪地,声音无比坚定:
“罪将徐荣…愿降。只求玄德公、军师…莫忘今日之言。有朝一日…助荣杀回辽东。”
他要亲自带兵回去,问问公孙度那个混账玩意,为何辜负他?为何辜负大汉?
“好。”
刘备大喜过望,立刻上前亲手为徐荣解开绳索,扶他起身。
“我得徐将军,如虎添翼,复兴汉室,光复辽东,你我共勉之!”
过河后徐荣召集旧部,严明已降,他的旧部毫无疑问,也跟着徐荣投降刘备。
刘备军实力瞬间暴涨至八千余人,士气更是高昂到了顶点。
按照江浩最初的谋划,擒获徐荣、击溃其追兵后,便该见好就收,回师洛阳。
然而,此刻兵强马壮,又有徐荣这个熟悉董卓军部署和地形的降将加入,刘备与郭嘉对视一眼,均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断。
机会难得,继续追击!
越往西走,地势愈发险峻,官道如同一条细线,蜿蜒在群山与河流之间。
吕布军昨夜进行了一场庆功狂欢,日上三竿才缓缓向着函谷关前进,庞大的队伍被狭窄的地形制约,再加上数百辆满载金银财宝和劫掠物资的大车,行进速度如同龟爬。
长长的队伍从最初的紧凑两里,被拉扯得足有七八里长,首尾几乎无法呼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