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遗民”传递的情报与“操作范式”,如同在寂静的黑暗中点燃了一簇危险的篝火,既带来了光亮与温暖,也时刻可能引来致命的注视。但机遇稍纵即逝,尤其是在得知“巡天者”主力被“湮灭兽潮”暂时牵制的情况下,凌云世家没有犹豫的资本。
“刹那项目组”进入了创立以来最紧张的阶段。凌雨带领核心研究员,结合“虚空遗民”提供的残缺范式与自身对“规则真空”的理解,开始设计那道至关重要的“规则询问”。
这并非简单的信息传递,而是一种极其精密的、针对“钢铁秩序”禁令逻辑本身的“规则层面叩问”。其核心在于,要在那稍纵即逝的“真空刹那”,将一道经过特殊编码的、关于禁令执行标准的“疑问”,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微小石子,精准地送入维持禁令的规则结构之中,观察其引起的“涟漪”。
询问的内容经过凌皓亲自审定,反复推敲,确保其本身不包含任何挑衅或突破禁令的意图,更像是一个“遵纪守法者”对模糊法规的“咨询”:
【询问:禁令‘禁止扩散’之‘界定范围’,其边界判定标准,是否包含规则层面的同频共振及非实体信息交互?】
这个问题巧妙而刁钻。它不质疑禁令本身,只询问其具体执行边界。尤其是“规则同频共振”和“非实体信息交互”,这恰好涵盖了与“虚空遗民”的接触方式。他们需要知道,这种程度的“交流”,是否已被视为“扩散”而触犯禁令。
将这道询问编译成特定的规则波动,其难度超乎想象。它必须足够微弱,以免在非真空期被察觉;又必须足够精准,能在真空刹那瞬间完成传递并被理解;其结构还必须模拟自然规则波动,以降低被识别为“人为”的风险。
研究院耗费了最后仅存的珍贵材料,制作了三枚一次性的“问律符”。这符箓并非攻击或防御性质,其唯一作用,便是在“规则真空”出现的瞬间,自动激发,释放出那道编译好的规则询问。
时机至关重要。根据模型预测,下一次具备操作条件的“规则真空”,将在十七个时辰后出现。
整个前哨与要塞,进入了一种极致的静默状态。所有非必要的能量波动被降至最低,连修士的日常修炼都暂时停止,以免干扰那至关重要的刹那。凌战率领“深空小队”在最外围警戒,每个人都屏息凝神,如同蛰伏的猎手。凌千雪掌控的内部资源循环体系也调整到最低功耗,确保所有能量都能集中供应给监控阵列与“问律符”的激发系统。
凌皓坐镇悟道宫,心神与“方寸天”及外界的监控网络紧密相连。他如同一个耐心的渔夫,等待着鱼儿咬钩的那一瞬间。
十七个时辰,在压抑的等待中缓慢流逝。
当时钟指向预测节点的前一刻,那熟悉的、冰冷的脉冲扫描如期而至。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脉冲扫过,屏障灵纹微微流转,一切如常。
就是现在!
脉冲峰值已过,下一次波动尚未生成——那理论上存在的“规则真空”刹那!
“激发!”凌雨通过神识,发出了指令。
布置在屏障内侧特定节点的三枚“问律符”同时无声无息地湮灭,三道微弱到极致、却蕴含着特定规则编码的波动,如同三根无形的丝线,精准地穿过了那短暂存在的规则缝隙,融入了外界浩瀚的规则背景之中。
没有光华,没有声响,甚至没有能量涟漪。
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
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无人知晓。那询问如同石沉大海,没有立刻得到任何回应。整个前哨依旧死寂,只有众人沉重的心跳声。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预想中“钢铁秩序”的暴怒并未降临,脉冲扫描依旧按照固定周期进行,似乎并未察觉这次微小的“试探”。
就在众人以为这次冒险毫无结果,准备稍作放松之时——
在距离下一次常规脉冲扫描尚有段时间的一个空档期,一股迥异于以往任何脉冲的、更加凝练、更加“专注”的规则波动,如同精准的手术刀,骤然降临!它并非扫描,而是直接“刺”向了之前“问律符”激发的那个规则节点!
这股波动中,不再包含任何评估或观察的意味,而是带着一种纯粹的、冰冷的解答意志!一段被高度压缩、结构严谨到令人发指的信息流,被强行灌入了那个节点连接的监控法阵之中!
信息流经过“生命秩序屏障”的缓冲与凌雨的紧急解码,化作了一段清晰无比、却不带丝毫感情的文字,呈现在所有人面前:
【禁令补充释义: ‘界定范围’以实际物质、能量控制疆域为准。规则同频共振及非实体信息交互,若未导致‘活性序’特征粒子或编码规则结构超越疆域,则不视为‘扩散’。警告:此释义仅针对此次询问,不构成普遍解释。禁止重复或类似询问。逻辑记录已更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