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都市 > 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 > 第49章 第一枚神之芯

陈启明面对这台由无数超越时代技术结晶而成的、熠熠生辉的光刻机,迫不及待地想试一试它的效果。

虽然他百分之百相信系统的出品,那可是无所不能的系统啊,但这种感觉……

就像是亲手铸造了一把饮血的绝世神剑,哪怕从理论上已知它削铁如泥、无坚不摧,也依然会抑制不住那股发自灵魂深处的冲动,想要亲手挥舞一次,听一听那划破长空的龙吟,看一看那斩断万物的锋芒!

他要亲眼见证,这台机器如何在硅片之上,用光,雕刻出人类文明的下一个纪元!

“开始吧!”

陈启明眼中闪烁着炽热的光芒,立刻投入到芯片制造的完整流程中。

第一步:芯片设计(EDA)。

这不是简单的在纸上画图。他来到办公区,打开了那台搭载着他自己编写的EDA软件的电脑。

屏幕上,他没有调用任何现有的CPU架构,如X86或ARM,而是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专为未来人工智能和科学计算设计的指令集与核心架构。

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化作幻影,一行行硬件描述语言(RTL)代码如瀑布般倾泻而下。这套架构拥有远超当代的并行处理能力和极低的功耗设计。

设计完成后,他点击“综合与布局布线”。他自研的EDA软件展现出恐怖的算力,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完成了逻辑综合、物理布局、时钟树综合和布线,将数十亿个晶体管的复杂设计图,完美地“翻译”成了一份包含数百层电路版图的最终设计文件。

第二步:掩膜版制造(Mask Making)。

设计图纸必须被制作成一套物理的“模板”,也就是掩膜版。它就像是照相的底片。

陈启明将设计文件传入“电子束直写光刻机”。这台设备是专门用来制造掩膜版的。只见一道高能电子束,在覆盖着铬膜的石英基板上,以惊人的速度和精度,直接“画”出了第一层的电路图案。

外界需要数天甚至数周才能完成的一套完整掩膜版,在这里,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制造完毕。每一张掩膜版都完美无瑕。

第三步:晶圆准备与核心制造流程。

一切准备就绪,真正的主角——那台1nm High-NA EUV光刻机,即将登场!

陈启明从【万物采购】中订购了一片最顶级的12英寸(300mm)单晶硅晶圆,它像镜面一样光滑,是承载奇迹的画布。

接下来的过程,是一个不断重复的、精密到极致的循环:

薄膜沉积(Deposition): 机械臂将晶圆送入沉积设备,在表面均匀地生长出一层纳米级的二氧化硅绝缘层。

涂胶(Photoresist Coating): 晶圆被高速旋转,一层薄薄的光刻胶被均匀地甩在表面。

曝光(Exposure): 来了!晶圆被送入光刻机的真空腔体内。在第48章中被制造出来的双工件台,以10G的恐怖加速度瞬间完成交换与定位,精度锁定在0.1纳米!紧接着,那束被完美镜组聚焦的、功率高达400瓦的EUV光束一闪而过,精准地将掩膜版上的图案“复印”到了光刻胶上。整个过程不到0.1秒。

显影(Development): 晶圆被送出,用特殊化学试剂洗去被光照射过的光刻胶,留下电路图案的“保护层”。

刻蚀(Etching): 晶圆被送入等离子体刻蚀机,高能等离子体像微型雕刻刀,将没有光刻胶保护的二氧化硅层精准地刻蚀掉,形成沟槽。

离子注入(Doping): 通过离子注入机,将磷、硼等离子打入暴露出来的硅中,改变其导电属性,形成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

光刻胶去除(Stripping): 清洗掉剩余的光刻胶,完成一层晶体管结构的制造。

这个“沉积-涂胶-曝光-显影-刻蚀-注入”的循环,在陈启明的操作下,如同行云流水。

为了构建复杂的3D晶体管结构,以及后续的金属连接层,这个循环需要重复进行上百次,甚至上千次。每一次循环,都在硅片上构建出新的一层“楼房”。

第四步:金属互连(Interconnect)。

当数十亿个晶体管在底层被制造完毕后,需要用金属导线将它们连接起来,形成真正的电路。

陈启明采用了最先进的铜互连与大马士革工艺。依然是光刻、刻蚀出沟槽,然后通过电镀的方式将铜填充进去,再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MP)将多余的铜磨平。一层又一层,如同构建城市中密密麻麻的立交桥网络。

第五步:测试与切割封装。

经过十几个小时不间断的自动化流程,整片晶圆的制造宣告完成。上面密密麻麻地排列着数百个指甲盖大小的芯片(Die)。

晶圆被送到探针台,无数细如发丝的探针自动落下,对每一个芯片进行电学测试。

屏幕上显示的结果让陈启明满意地点了点头:【良率:100%】。

在外界,这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奇迹。但在系统提供的完美环境下,一切都理所当然。

最后,晶圆被激光精准地切割成一个个独立的芯片核心。机械臂将其中一颗夹起,固定在基板上,通过金线连接引脚,最后用黑色的陶瓷材料进行封装。

当所有工序完成,一颗通体黝黑、闪烁着金属引脚光泽的方形芯片,静静地躺在了托盘上。

它看上去平平无奇,和市面上任何一块高端CPU没什么两样。

但陈启明知道,就在这个小小的黑色方块里,集成了超过五百亿个晶体管,蕴含着超越这个时代至少五十年的计算能力。

他伸出手,将这枚芯片轻轻捏在指尖。

它还带着一丝机器的余温,却仿佛承载着一个世界的重量。

喜欢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请大家收藏:(064806.com)神系统:从高三开始引领科技革命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