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播引发的舆论海啸,在周六的清晨达到了顶峰。网络上的争吵从深夜持续到天亮,热搜榜前十依旧被《极致挑战》相关话题牢牢占据,只是关键词从“惊艳”、“真实”逐渐混入了大量“混乱”、“三观不正”、“看不懂”的负面标签。传统媒体也开始下场,几家颇具影响力的纸媒和门户网站刊登了措辞严厉的评论文章,质疑节目的价值导向和制作水准。
“仲基制作”的办公区,气氛凝重得如同暴风雨前的低压槽。年轻员工们顶着黑眼圈,电脑屏幕上开着密密麻麻的舆情监测窗口,负面评价像雪片一样刷新,每一次提示音都让他们的心跳漏掉一拍。宣传总监李悦的办公室电话和手机响个不停,大多是来自合作广告商和平台方焦虑的询问。
“杜导!我们是不是需要发一个声明?解释一下我们的创作理念?” 一位负责公关的副总监忍不住冲进杜仲基的办公室,语气急切,“现在负面声音太多了,很多言论已经上升到人身攻击和否定节目核心价值的层面了!”
杜仲基正站在窗前,望着楼下渐渐苏醒的城市。他转过身,脸上看不出彻夜未眠的疲惫,反而有一种异常的平静。他没有回答副总监的问题,而是拿起内线电话,平静地说:“通知全体核心成员,五分钟后,一号会议室开会。”
会议室的激辩与杜仲基的“三不”原则
五分钟后,核心团队成员齐聚一堂,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焦虑、委屈和不安。
“杜导,舆情对我们很不利!” 李悦率先开口,将打印出的舆情报告推到他面前,“‘纵容暴力’、‘宣扬厚黑学’、‘叙事失败’是三大主要负面标签。我们必须回应,否则会影响后续招商和观众缘!”
“是啊,杜导,” 一位资深策划忧心忡忡地补充,“尤其是对孙宏雷老师和黄垒老师的负面评价,已经影响到他们的公众形象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剪一个‘温情版’的花絮,或者让几位老师发微博引导一下风向?”
“我们应该强调这是‘游戏效果’,” 另一位接口道,“明确告诉观众,所有行为都是在特定规则下的扮演,并非真实人品!”
会议室里充满了各种“危机公关”的建议,声音嘈杂,人心惶惶。
杜仲基一直沉默地听着,直到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他。他缓缓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重重地写下了三个大字,每个字都力透纸背:
【不解释!】
【不争论!】
【不回头!】
他将笔放下,目光锐利地扫过全场,声音沉稳而有力,瞬间压下了所有的嘈杂:
“我知道大家很着急,很委屈。我们倾注心血做出的创新,不被理解,反而遭受非议。”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坚定,“但是,请大家想一想,我们当初为什么要做《极致挑战》?”
“是因为现有的综艺太安全、太完美、太假了!” 他自问自答,声音提高,“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这种虚假的完美,呈现真实的复杂!而现在这些所谓的‘负面评价’,恰恰证明了我们打中了要害!他们用旧世界的尺子,来量新世界的维度,量不出来,自然会说尺子坏了!”
他走到舆情报告前,看都没看,直接将其推到一边。
“解释?我们向谁解释?向那些抱着旧观念不放的人解释‘真实’是什么吗?争论?我们和谁争论?和那些根本不在一个话语体系里的人争论节目的‘好坏’标准吗?” 他的话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绝,“那只会陷入无休止的口水战,消耗我们的精力,模糊我们的焦点!”
“我们的时间和精力,极其宝贵,必须用在刀刃上!” 杜仲基斩钉截铁地说,“刀刃是什么?是第二期、第三期……后续更精彩的录制!”
他给出了明确的行动指令:
1. 对外沉默: “官方渠道,保持绝对沉默。不发表任何声明,不回应任何质疑。所有团队成员,未经允许,不得在公开场合谈论节目争议。”
2. 对内聚焦: “舆情监测组,停止汇报负面评价摘要,只提供数据趋势和关键词热度变化。我们的注意力,必须从‘别人怎么说’,彻底转向‘我们接下来怎么做’。”
3. 信任内容: “坚信我们选择的方向。一部作品的生命力,不在于播出时的一时喧哗,而在于它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真正的认可,来自于下一期节目更极致的呈现,来自于用持续的高质量内容,去赢得那些‘看懂了我们’的观众。”
4. 保护成员: “私下与宏雷、黄垒他们沟通,表达团队的理解和支持,告诉他们,所有的‘非议’,都是他们突破自我、贡献极致真实的勋章。让他们安心,节目组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
定海神针的力量
杜仲基的一席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熄了团队内部的慌乱,也像一记重锤,夯实了动摇的信念。他展现出的那种基于强大自信的定力,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可是……杜导,如果收视率下滑?如果广告商撤资?” 还是有人忍不住担心。
杜仲基看向提问者,眼神深邃:“如果因为我们坚持做对的事情而导致失败,我杜仲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如果因为我们为了讨好所有人而磨平了棱角,最终变得平庸,那才是真正的、不可原谅的失败!我相信,真正的观众,真正的市场,会给我们答案。”
他最后环视全场,语气不容置疑:“散会。所有人,回到岗位,准备第二期录制方案。我们的战场,不在微博上,不在评论区内,而在下一个录制现场!”
会议结束,团队成员们走出会议室时,脸上的焦虑并未完全散去,但眼神中多了一份清晰的方向感和破釜沉舟的决心。杜仲基用他的沉默和坚守,为这艘在舆论风暴中颠簸的航船,压上了最沉的“定船石”。
他回到办公室,关上门,外界的一切喧嚣仿佛被隔绝。他摊开第二期的场地地图和构思草图,目光再次变得专注而锐利。
外界的狂风暴雨,于他而言,不过是背景噪音。他深知,在这片充满争议的海洋上,唯有继续向前,用下一个更精彩的故事,才是对一切质疑最有力的回击。沉默,有时是最强大的声音。
喜欢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请大家收藏:(064806.com)综艺之王:从导演开始www.064806.com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