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奔吧,兄弟!》第二季以一场史无前例的“全民策划”特辑完美收官,其开创性的互动模式将节目的口碑和影响力推向了新的高峰。然而,当庆功宴的喧嚣散去,一个比任何节目创意都更复杂、更现实的挑战,悄无声息地摆在了总导演杜仲基和整个“仲基制作”面前——兄弟团七位成员个人事业的全面爆发,与节目录制之间日益突出的档期矛盾。
节目的空前成功,使得邓潮、李辰、陈贺、郑铠、王祖岚、陆晗、宋雨齐这七块“金字招牌”的价值得到了市场的极致认可。他们不再仅仅是“跑男”的成员,更是各自领域身价倍增的顶流艺人。纷至沓来的,是无数让任何经纪团队都无法拒绝的顶级资源:
* 邓潮:凭借节目展现的领袖气质和高情商,获得了大制作电影男一号的邀约,拍摄周期长达三个月,且与节目新一季的常规录制时间严重冲突。
* 李辰:“大黑牛”的硬汉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主流正剧和硬核商业大片争相邀请的热门人选,同时多个一线运动品牌代言需要配合全球宣传活动。
* 陈贺:其独特的喜剧天赋被电影圈和顶级喜剧综艺看中,片约和常驻嘉宾邀请不断,个人脱口秀巡演的计划也已提上日程。
* 郑铠:阳光活力的形象和极强的时尚感,使其成为时尚杂志封面的常客和高奢品牌的宠儿,海外看秀、品牌活动频繁。
* 王祖岚:“最强大脑”的儒雅形象,使其在文化类、访谈类节目中备受青睐,同时其港台背景也为节目带来了更多跨境合作的可能。
* 陆晗 & 宋雨齐:作为团队中的年轻力量,他们在音乐、影视、时尚、综艺多领域全面开花,戏约、专辑录制、品牌代言应接不暇,档期排得密不透风。
矛盾初显:协调会上的“甜蜜的烦恼”
新一季策划启动前,杜仲基召集了七位成员及其核心经纪人,举行了一场至关重要的档期协调会。会议的气氛,不再是兄弟间插科打诨的轻松,而是充满了商业合作的严谨与博弈。
各位经纪人摊开的行程表,几乎找不到一块完整的、可供节目集中录制的“空白期”。不是这个在剧组,就是那个在海外,A的宣传活动撞上B的专辑录制,C的电影发布会又与D的综艺直播冲突……每一个冲突的背后,都是数百万甚至上千万的商业合约和至关重要的职业发展机会。
邓潮的经纪人首先坦诚沟通:“杜导,潮哥非常重视《狂奔吧》,视其为家。但张艺谋导演的这部戏,机会太难得了,是整个团队未来三年的战略重点,实在无法调整……”
李辰的经纪人也面露难色:“辰哥为节目付出的心血有目共睹,但这次军方背景的正剧,意义非凡,拍摄基地在边疆,封闭管理,请假极其困难。”
陈贺的经纪人则苦笑:“贺儿倒是想随叫随到,但他那几张‘嘴’(指脱口秀和综艺合约)都签出去了,违约金是天文数字……”
面对这些合情合理的困难,杜仲基没有表现出任何急躁或不满。他深知,阻碍成员寻求个人发展,不仅是自私的,更是短视的,最终会损害节目的活力。一个停滞不前的“兄弟团”,终将被观众抛弃。
杜仲基的破局之道:柔性协作与战略升级
在充分听取了所有困难和需求后,杜仲基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极具弹性和前瞻性的解决方案——“模块化录制 核心期绑定”战略。
1. 柔性化录制周期: 放弃过去固定的、长时间的集中录制模式。新一季的录制将采用 “化整为零” 的方式,根据七人共同的“时间窗口”,灵活安排为多个短周期、高强度的“录制特辑”。例如,利用成员们都能挤出的5-7天时间,完成一个紧凑的“海外特辑”;或利用周末两天,完成一个城市主题的特辑。
2. 主题式单元设计: 节目内容设计也随之升级,采用更独立的 “主题单元剧” 模式。每个特辑拥有独立的故事线和主题(如“复古特辑”、“科幻特辑”、“职场特辑”),即使成员偶有缺席,也能通过剧情设计(如“外派任务”、“神秘失踪”)自然过渡,不影响整体观感。同时,鼓励成员邀请其圈内好友作为“飞行嘉宾”参与特定特辑,既解决了单期人员短缺,又带来了新鲜感。
3. 核心节点保障: 杜仲基与成员们达成“君子协定”,一年中最重要的开场、收官、以及台庆等标志性特辑,七人必须无条件优先保障,全员到齐。这确保了节目核心的“兄弟团”魂不离散。
4. 深度绑定,利益共享: 杜仲基再次强化了“兄弟团”作为事业共同体的概念。他承诺,“仲基制作”将利用自身资源,积极为成员的个人发展赋能,例如利用节目影响力为成员的电影宣传、推荐成员参与平台的其他优质项目等。让成员们切实感受到,节目好,个人会更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