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打算让那孩子提个微不足道的要求,自己履约后便可了结旧誓。”
“但在了解那孩子的身世之后,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因为那孩子正四处寻找梅芳姑与阿黄,若他请求谢烟客帮忙寻人,反倒惹上一场大麻烦。”
“谢烟客不愿招惹是非,索性隐瞒了玄铁令的真实用途。”
“反而警告狗杂种,无论何人指使狗杂种来向他开口说话,狗杂种都不得言语,否则便砍下他的头颅。”
“这其实是怕狗杂种被人蛊惑,进而求他办些棘手之事,因此事先以重刑威吓。”
“狗杂种不明其中深意,连忙应允。”
“自此之后,谢烟客屡次设法用琐碎之事引诱狗杂种向他求助。”
“譬如——”
“他在狗杂种面前吃香气四溢的白面馒头,故意显露滋味,只等狗杂种开口乞求,便将馒头递给他,如此一来,玄铁令的承诺便可算履行。”
“岂料狗杂种身上带有闵柔所赠的一小块银锭,竟自行买来几个馒头,还分了一些给谢烟客。”
“谢烟客计谋落空,又带狗杂种走到路旁一棵枣树下,夸赞枣子甘甜可口,企图诱使狗杂种求他上树采摘。”
“不料狗杂种自幼生长山中,攀爬树木极为娴熟。”
“那枣树虽高,仍难不倒他。”
“狗杂种自己摘下枣子,也顺手给了谢烟客一些。”
“谢烟客再度无功而返。”
“此后数次设计引诱,皆未得逞。”
“只因狗杂种从不向人乞求。”
“梅芳姑曾反复告诫他:‘狗杂种,你这辈子,千万别去求人。别人愿意给的,你不求也会给你;别人不愿给的,你就算苦苦哀求也没用,反倒惹人厌弃。’”
“有时梅芳姑吃到香甜食物,若狗杂种开口索要,她不但不给,反而狠狠揍他一顿。”
“久而久之,‘不求人’三个字便深深烙印在狗杂种心里。”
“谢烟客得知缘由后,颇感头疼。”
“正苦思对策之际,忽见前方有人争斗。”
“原来是一位名叫大悲老人的武者,正被长乐帮三名高手围攻。”
“这位大悲老人年轻时亦是一流高手,仅比谢烟客略逊一筹。”
“但他专修外家功夫,不练内功,年老体衰后功力大减,渐感不支,很快便身受重伤。”
“狗杂种在一旁目睹,见三人围殴一位老人,心中愤愤不平。”
“他虽未曾读书识字,但梅芳姑心情愉悦时,偶尔会讲些故事给他听,故事里总有善人恶人之分。”
“在狗杂种看来,助善惩恶,本是天经地义。”
“于是他怒喝一声冲上前去制止,更不顾自身安危,挡在大悲老人身前。”
“谢烟客对他此举颇为惊讶,随即暗自欣喜,悄然躲入树后。”
“在他盘算中,若长乐帮三人杀了狗杂种,他袖手旁观,不算违背誓言;”
“若狗杂种开口求救,他出手相助,也算兑现了玄铁令的承诺。”
“无论如何,都不吃亏。”
“谁知狗杂种始终紧闭双唇,纵然刀锋逼近,也未曾出声求助。”
“而那三名长乐帮高手最终也未真下杀手。”
“因为他们察觉树后似有隐伏之人,眼前这狗杂种又全无武功根基,疑是背后有人操控,恐有埋伏。”
“心生忌惮之下,三人只暗中结果了大悲老人,随即匆匆离去。”
“狗杂种未死,令谢烟客大为失望。”
“大悲老人临终前,却将一只木盒交给狗杂种,盒中装着十八个泥塑小偶。”
“那些泥偶身上,赫然绘有一套完整的内功修炼图谱。”
“在谢烟客提醒下,狗杂种将大悲老人妥善安葬。”
“随后,狗杂种提出要与谢烟客分别,独自去寻找梅芳姑和阿黄。”
“谢烟客岂肯放他离开?”
“可昔年他曾立誓,不得对持有玄铁令之人施以强力。”
“如何是好?”
“思量再三,谢烟客决定改用欺骗之计。”
“他哄骗狗杂种说,愿一同帮他寻人。”
“狗杂种闻言大喜,心想谢烟客本领高强,必定能找到梅芳姑和阿黄。”
“当下,谢烟客握住狗杂种的手,快步疾行而去。”
“那孩子被拽着一路狂奔,双腿酸麻无力,双脚又红又肿,不住喊疼。”
“谢烟客趁势要那孩子求他施救。”
“可那孩子咬紧牙关,始终不肯开口。”
“谢烟客终于动怒,拖着那孩子快步前行。”
“途中更是故意设下种种困境,百般折磨。”
“那孩子硬是挺着腰杆、忍着剧痛,倔强到底,绝不低头。”
“这般熬了七日,谢烟客终于将那孩子带至摩天崖下。”
“摩天崖陡峭险绝,谢烟客便背着他攀上峰顶。”
“到了山顶,才将人放下。”
“谢烟客略作自述,随即命那孩子在崖上安身。”
“那孩子环顾四周,见峰顶虽开阔,却云海翻腾,恍若悬于九天之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