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霜华终其一生困于深院,独守空闺。
丁典则耗尽年华,在牢中痴等,连心上人的面容都不敢多看一眼。
一生就这样在煎熬中流走,值得吗?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邀月默然低叹,不再多言。
怜星的心思竟与姐姐如出一辙,未曾开口,已了然于心。
花月奴与花星奴则暗自揣测:若今日之事传入丁典耳中,哪怕他是泥塑木雕,怕也忍不下去了吧?
五楼,一号房内。
陆小凤望着窗外,轻声道:“花兄,人心之黑暗,一次又一次,远超我所能料。”
花满楼略一沉吟,答道:“善能高至云端,恶亦可堕入深渊。”
“但我始终相信,世间温暖之处,终究更多。”
陆小凤听着,目光落在花满楼那双失焦的眼上,嘴角微扬,笑意却未达眼底。
世间的美好,真的更多吗?
倘若你花家并非富甲江南,而是每日为三餐奔忙……
倘若你花兄不是住在花香四溢的小楼,而是行走于市井尘嚣……
倘若你能看见这人间的真实面目……
你还会有这般心境吗?
陆小凤心中轻叹,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总觉得花满楼太过仁善,近乎不近人情。
可一个人活到这般岁数,心性早已定型,是非对错自有判断,旁人无需多言。
他站起身,缓步踱至窗前。
“移花公子,在下有三件事不明,想请阁下解惑。”
行过简礼,他便直入主题。
莫千源闻声抬眼,唇角微扬:“说来听听。”
陆小凤也不绕弯:“其一,‘连城诀’究竟是何物?是否真与梁元帝的宝藏牵连?”
“其二,梅念笙大侠当年究竟遭遇何事,竟落得跳江求生、命丧江流的结局?”
“其三,《神照经》所载武功究竟到了何种境界?丁典被穿琵琶骨、断脚筋之后,竟能依旧练功如常,来去无踪?”
“连城诀”到底是什么?
梅念笙为何而死?
《神照经》是何等武学奇书?
三问出口,四下皆静。
众人目光齐刷刷落在莫千源身上,屏息以待。
莫千源略作思量,缓缓开口:“‘连城诀’确实关联梁元帝宝藏。”
“但世人误以为只要掌握口诀,便可寻得宝藏,实则不然。”
“那口诀仅是一串数字暗语,必须与《连城剑谱》对照参详,方能揭开藏宝之谜。”
什么?
原来单有“连城诀”,并不足以找到宝藏?
人群一阵骚动。
陆小凤追问:“如此说来,即便凌退思从丁典口中套出诀文,也终究徒劳?”
莫千源颔首:“正是。就连丁典本人,也不知宝藏确切位置——他缺的,正是那本《连城剑谱》。”
忽有一人高声问道:“那《连城剑谱》,可是曾由梅念笙保管?”
莫千源轻笑一声:“过去确实在他手中。”
“如今,已不在人世流转。”
“它静静躺在一处荒僻山洞之中,无人问津。”
剑谱藏于山洞?
众人心头疑云更重。
但谁也没有再开口。
因大家都知道,接下来的话,移花公子自会道明。
果然,莫千源继续说道:“关于梅念笙之死——”
“当年,‘连城诀’与《连城剑谱》机缘巧合落入其手。”
“此人一生淡泊,视富贵如浮云,心怀苍生,乃真正侠者。”
“明知宝藏所在,却从未动过一丝贪念。”
“他收有三徒:万震山、戚长发、言达平。”
“三人表面恭敬,内心贪婪。”
“梅念笙早察其奸,故未授真艺,仅传残损不全的剑法。”
“三人心怀弑师夺宝之念,却畏其武功卓绝,迟迟不敢动手。”
“十五年前,梅念笙独战血刀门众人,领头的是血刀老祖。”
他虽击退敌手,自身亦受重创,内力几乎枯竭。
三名弟子见状,立即逼问“连城诀”的下落。
梅念笙闭口不答,三人便翻脸动手。
他本在调息疗伤,被迫拔剑迎战。
不过十几回合,三人尽数被制伏于地。
他未取其性命,只言从此断绝师徒之义,转身离去。
谁知这三人毫无悔意。
见师父伤势恶化,竟再度持兵刃追杀。
梅念笙施轻功逃离,三人紧随其后。
因真气难续,无法久奔,只得停下再战。
一番拼杀后,三徒再次败北。
正当他欲执行门规之时,二弟子戚长发突然跪地痛哭,哀求宽恕,言语中尽诉旧日情分。
梅念笙动了恻隐之心,饶其一命。
谁料戚长发骤然偷袭,一剑刺中其背。
梅念笙重伤倒地,无奈取出怀中《连城剑谱》,抛向空中。
三人不知口诀与剑谱缺一不可,误以为宝藏之密尽在其中。
顿时忘却追击,争先抢夺剑谱残页,各得其一。
趁乱之际,梅念笙跃入江流,消失不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