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墨带领的“惊凰营”精锐小队,如同融入夜色的鬼魅,在崎岖的戈壁与山峦间穿行,于次日黄昏时分,抵达了黑风峡外围。
正如其名,黑风峡入口狭窄,两侧是风化严重的黑色岩壁,形同鬼怪獠牙。谷内风声呜咽,卷起地上的沙砾,发出如同低泣般的声响。地面上除了偶尔可见的兽类足迹和风蚀痕迹,并无明显人踪。
“将军,谷口没有发现守卫,也未见车马痕迹。”斥候回报。
沈墨眉头微蹙,这太安静了。他仔细观察着谷口的地面,又抬头望向两侧陡峭的岩壁。多年的侦察经验让他嗅到了一丝不寻常。
“分成三组,交替掩护,缓慢推进。注意岩壁上方和地面浮沙。”沈墨低声下令。他怀疑这里有隐蔽的哨位或者陷阱。
小队呈战术队形,小心翼翼地踏入峡谷。谷内光线昏暗,怪石嶙峋,能见度很低。前行约一里,前方出现一处较为开阔的弯道。
就在先头士兵即将转过弯道的刹那——
“咔嚓!”一声极其轻微的机括响动自脚下传来!
“小心陷……”一名老兵惊呼未落,他脚下的地面突然塌陷,露出一个布满削尖木桩的深坑!同时,两侧岩壁上几块看似松动的巨石轰然滚落,封住了来路和去路!
“有埋伏!散开!”沈墨厉喝,同时手中弩箭已射向左侧岩壁一处阴影!
“啊!”一声短促的惨叫,一道黑影从岩壁上栽落。
几乎在同一时间,弓弦震响从四面八方传来!埋伏的敌人并未现身,只是凭借对地形的熟悉,从岩壁缝隙、石窟中射出冷箭!
“举盾!寻找掩体!”沈墨一边指挥,一边凭借感觉连续向几个可能的射击点还击。对方显然是想将他们困死在这段峡谷中。
短暂的混乱后,“惊凰营”小队展现出极强的应变能力,迅速依托巨石和岩壁凹陷处组成防御圈,用精准的弩箭反击,压制住了敌人的冷箭。
沈墨注意到,那些滚落的巨石虽然挡住了通路,但也并非全无缝隙。他冒险探头观察,发现右侧岩壁靠近底部的位置,似乎有一个被碎石半掩的、人工开凿的痕迹!
“火力掩护!二组,跟我来!”沈墨当机立断,带着几名队员,冒着零星箭矢,冲到那处岩壁下。
清理开碎石,一个仅容一人弯腰通过的狭窄洞口显露出来,洞口边缘光滑,显然是经常使用的通道!
“就是这里!进去!”沈墨率先钻入洞中,队员们紧随其后。
洞口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眼前景象让久经沙场的“惊凰营”战士们也为之震撼——
这并非简单的洞穴,而是一个巨大的、依托天然溶洞扩建而成的地下空间!穹顶高悬,钟乳石倒垂,四周点着长明油灯,将洞内照得亮如白昼。洞内一侧,整齐堆放着如同小山般的粮袋和密封的水囊!另一侧,则是码放整齐的兵甲器械,看制式,竟与他们在张掖地宫发现的如出一辙!更深处,甚至还有马厩和工匠作坊的痕迹!
这里,果然是“金蝉”的一个重要补给据点!
然而,洞内此刻却一片狼藉,只有零星几十名“金蝉”武士正在慌忙地将一些箱笼搬上骡马,似乎准备撤离。
“一个不留!拿下此地!”沈墨眼中寒光一闪,下令攻击。
战斗瞬间爆发。留守的“金蝉”武士虽然悍勇,但人数处于绝对劣势,在“惊凰营”精锐的突击下,很快便被清除。
控制住整个地下据点后,沈墨立刻派人清查物资,并寻找可能存在的密道或文书。他自己则在一个看似头目居住的石室内,发现了一些未来得及销毁的信件和一张绘制在羊皮上的简易地图。
地图上,清晰地标注了从黑风峡通往玉门关方向的几条隐秘小路,其中一条路线上,用朱笔画了一个圈,旁边写着一个代号——“沙狐”。而在一封残信的信封上,他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右手戴着皮套的简笔标记!
“将军!发现密道!通往峡谷另一侧!”有士兵来报。
沈墨立刻赶去,只见在仓库后方,一个隐蔽的石门已被打开,露出向下的阶梯。阶梯上散落着一些匆忙间掉落的物品。
“他们刚跑不久!追!”沈墨毫不犹豫,留下部分人手看守据点、清点物资,自己带着其余队员冲入密道。
密道幽深潮湿,显然开凿已久。追出约两三里,前方出现亮光,出口赫然是在黑风峡另一端的山脚下。
冲出密道,只见远处尘烟滚滚,一小队人马正在仓皇向西逃窜,看装束,正是“金蝉”残部,其中似乎有几个被簇拥着、身份不同寻常的身影。
“发信号!通知将军!其他人,跟我追!”沈墨一边下令发射代表“发现重要目标、请求接应”的特定响箭,一边率队急追。
然而,对方似乎对地形极为熟悉,利用戈壁上的沟壑和红柳丛不断迂回,并且留下了断后的死士拼死阻拦。追击了十余里,眼看天色渐暗,地形越发复杂,那队人马最终还是消失在了茫茫暮色之中。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