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两个难听的小名,两个丫头不约而同地翻了个白眼。
看着女儿们可爱的表情,刘照天心情一下子明亮起来。
不同于之前只是来旅游,现在他们打算长居香江,所以他把两个孩子都送进了学校。
起初刘照天还有些不放心——毕竟他看过《逃学威龙》,对香江的学校总有点隐隐的担忧。
因此刚开始那阵,他时不时会亲自接送。
不知是电影拍得夸张,还是有人因为他的身份特意叮嘱过其他孩子,
两个女儿在学校过得倒挺顺利。
孩子们渐渐适应了,可刘照天近来的家庭生活却有点闹心。
也不知道是不是他激发了两女的女强人基因,
如今她们几乎把所有心思都放在了小店里,对家里也不像从前那样上心了。
起初生意不好的时候,她们还会对他嘘寒问暖,现在生意好了,反而像变了个人,有时连搭理都懒得搭理。
其实她们刚开店时也不顺利。
虽然社团高层知道刘照天的身份后,都吩咐手下别去惹事。
然而于莉等三位姑娘都容貌姣好,时常引来一些不识相的小混混,以收取清洁费为名前来 扰。起初她们不明就里,如数交付,却助长了对方的气焰,后来这些人更是变本加厉,索要金额越来越高。
新店刚起步,生意本就清淡,加上不断上涨的“保护费”,她们实在无力承担,只得将此事告知刘照天。了解情况后,刘照天客气地请那些小混混喝茶聊天,畅谈人生与理想。最终,这些人都坐着轮椅诚恳表示,今后定会改邪归正,堂堂正正做人。
十多天后,刘照天终于收到了《功夫熊猫》的漫画稿。他原本满怀期待,但看到欧美风格中混杂着水墨风的画稿后,顿时兴致全无。这本来是一部搞笑漫画,角色冲突激烈,表情也该夸张生动,可眼前画作大量留白,处处给人想象空间,让他哭笑不得。
刘照天只得再次向领导求助:“领导,最好能派一批漫画师来香江,我们当面沟通。这样来回邮寄太耽误时间,一去一回就得半个月。”
他极其看重漫画市场的潜力。漫画的文化隔阂最小,最容易覆盖整个亚洲文化圈。若能让大家习惯从漫画中寻找乐趣,就能形成强大的文化宣传,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今后若推出影视作品,便可与漫画相辅相成,事半功倍。
况且,眼下香江漫画产业颇为萧条,尚无大财团涉足或搅局。刘照天相信,凭他的创意加上内地大师级的漫画师,定能在这个领域大放异彩。而且这还不会引起别有用心者的警觉——即便丰汇银行或其他英资想插手,一时半会儿也找不到破绽。
听完刘照天阐述漫画产业的种种益处,领导同意安排一批漫画师前来。毕竟这不是什么难事,只需办理工作签证即可。香江有公司专责人才引进,手续不繁,既无需特殊审批,也不必走特定程序。
此时,沪上美术制片厂的境况也并不乐观。效益持续低迷,五年前就已计划的居民楼建设,至今仍未动工。甚至听说有美国和日本方面悄悄前来挖人,开出的报酬相当优厚。
刘照天对此事心知肚明,因此打算先一步行动。
据他上辈子所知,迪士尼的《花木兰》超过一半的制作是由上海的动画师和美术人员完成的。
为此,他希望领导能尽快安排此事,提出的理由也是尽早发行漫画,以消化内地大量积压的玩具。
一切交代完毕,刘照天正准备告辞离开时,领导站起身来,低声在他耳边透露了京城传来的消息。
刘照天意识到接下来的内容与自己有关,便认真倾听。
“照天,你之前在香江闹出的事情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你得提前做好准备,可能会调岗,也可能会有个小处分。”
刘照天原以为那件事已经完全过去了,毕竟在他看来不算什么大事,而且香江的股价也基本恢复了。
有个小处分他可以理解,就当是杀鸡儆猴,顺便警告其他在香江工作的人员。
但调岗这件事却透着古怪。
说实话,他并不在意在哪里工作,或者做什么工作。
但这明显是有人想摘桃子——以为接替他的位置,就能把他在香江取得的成绩全部收入囊中。
毕竟刘照天在香江一年多,虽然常惹 ,但发展布局一点没慢。
通信行业方面,内地经营的寻呼公司在香江的BP机市场已占七成此外,在香江开了十家汉堡店、四十多家茶餐厅、三十多家便利店,盈利状况良好。这些店铺不仅带来收益,还推动了香江市民大数据计划的进展。
他还两度收割了佳宁置业的红利,崩盘后收购了其遗留资产:杀虫公司、乐活影业和一家小型航运公司。
完成这些布局后,据说还留存了大量外汇。
这些成绩,总不能完全抹杀刘照天的功劳吧?
他还听说年前成立的游戏公司也经营得红红火火,利润可观,只是他已不再分管,不清楚具体盈利数字。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