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平常修炼模式的第三日清晨,林邑川推开书房木门时,檐角的晨露恰好滴落,在青石板上砸出细小的水花。
他转身将绘制符箓的工具仔细收纳进樟木箱,狼毫笔、朱砂砚、黄符纸一一归位,连砚台边缘的墨渍都用软布擦得干干净净。
做完这一切,他从储物袋中取出那本泛黄的《炼丹基础要略》,书页边缘因常年翻阅卷起细碎的毛边,像被岁月啃过的痕迹。
封面用朱砂绘制的三足丹炉图案在晨光中泛着温润光泽,炉底的流云纹蜿蜒如活物,他指尖轻抚过 丹道三千,始于火候 的烫金题字,纸页传来粗糙的摩擦感,深吸一口气坐进藤椅,正式踏入炼丹之术的门槛。
书房窗棂漏进的阳光斜斜落在书页上,将 炼丹核心逻辑 几个篆字照得清晰。
林邑川先从火力分级章节读起,指尖在 樟木火、地火、灵火、异火 的条目上逐一点过,口中轻声念叨:樟木火温度虽可控却灵力稀薄,地火需控火阵辅助,灵火消耗太大且难持久...
他在书页空白处用朱砂笔批注,笔尖划过纸页的沙沙声里,目光扫过 练气期不可控 的异火描述时,忍不住咋舌 —— 玄冰炎这类天地奇物的三千摄氏度高温,对如今的他而言无异于烫手山芋,光是想象那足以熔化精铁的烈焰,就让他脊背泛起凉意。
联想到百山密地岩洞内那处天然地热缝隙,他暗自盘算:先改造地火灶试试,等灵识再稳些,或许能用地火练手。
说着在 二字旁画了个小小的火焰符号,朱砂在纸上晕开浅浅的红痕。
丹炉品级章节让他眼前一亮,急忙翻到储物袋清单对照。
青铜炉,普通青铜铸造,带八卦刻纹,可炼凡品到一品丹药... 他摩挲着下巴轻笑,储物袋里那尊从旧藏中找出的青铜丹炉,炉身刻着简单的乾卦纹路,此刻看来竟是恰到好处的初学工具。
对比紫金炉 需聚灵阵纹 的要求,他在书页旁画了个小小的香炉符号:等聚气丹等练熟了,再想办法找紫金矿石改良丹炉。
玉炉 冷凝装置 和陶炉 五行调和 的特性也被他一一标注,尤其留意到陶炉适合新手的特点,想着日后练五行丹药时或许能用得上,便在陶炉条目下画了三道波浪线,像极了药汤沸腾的模样。
灵识作用部分最让他专注,逐字逐句研读时,指尖无意识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 声。
炼药期要像滤网拦截杂质,融合期得模拟药引特性调和药性... 他忽然想起绘制符箓时灵识控制的手感,那时需将灵力凝聚成线,精准勾勒符文轨迹,与此刻炼丹的要求竟有几分相似。
他喃喃自语:比画符精细多了,看来得先练灵识的精准度。
说着从笔筒里抽出一根细如发丝的竹针,尝试用灵识控制竹针在空中画出圆圈,针尾的绒毛微微颤动,画出的圆圈却歪歪扭扭。
他特意在 凝丹期注入药力封印 处画了波浪线,将止血丹的凝血符文与之前学的符箓符文对比,发现两者虽功效不同,灵识烙印的原理却隐隐相通 —— 都是以灵识为笔,以灵力为墨,在载体上留下规则印记,这让他对炼丹多了几分信心,嘴角不自觉微微上扬。
午后的阳光暖融融洒在案头,将林邑川的影子拉得很长,落在摊开的书页上。
他翻开五种基础丹药解析,先从最简单的聚气丹看起。提取聚灵草的聚灵因子,剔除赤铜矿石中的金属杂质...
他起身从储物袋取出药材,聚灵草叶片翠绿,叶脉间流淌着淡淡的灵气,根部还沾着些许百山密地的黑土;
百年人参须根完整,像老人的胡须般垂落,散发着淡淡的药香;
赤铜矿石则泛着金属光泽,表面的氧化层下隐约可见赤红的内里。
按照书中步骤,他先用灵识仔细扫描聚灵草,果然发现叶片背面藏着细小的虫卵,那些虫卵呈半透明状,不仔细看根本无法察觉。
他凝神静气,灵识如纤细的镊子般将虫卵一个个剥离,指尖因专注而微微发白,这才明白 炼药期灵识如滤网 的真正含义 —— 不仅要过滤可见杂质,更要清除肉眼难辨的细微秽物。
当《炼丹基础要略》里 120℃烘干止血草150℃提炼清神油 的批注,眉头拧成疙瘩。
寻常柴火哪能精准控到十度之差?他忽然拍响桌面 —— 火灵力!
这天地间游离的火属性灵气,遇热便会躁动,温度越高,灵识感知到的活跃度越甚。
说干就干,他在院中支起土灶,从樟木火到炭火轮番试验。
指尖溢出的火灵力如细密丝线缠上铁锅,灵识沉入其中,细细捕捉灵力震颤的频率。
水温升至 50℃时,灵力像初春融雪般缓缓流动;
到 100℃沸腾时,已如雀跃的溪流;
至 300℃铁锅发红,灵力竟化作奔涌的江河。
他蹲在石板上,用炭笔在草纸上记录:每十度画一道波浪线,活跃度强便描得深,弱则浅,四个时辰过去,纸页已爬满密密麻麻的曲线,从 50℃一直延伸到 1500℃的赤红焰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