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刚穿透云溪谷的灵雾,林邑川便已整理好衣襟,将客卿令牌贴身收好。
院外的桃林枝叶上还挂着露珠,灵溪潺潺的声响伴着鸟鸣,构成天然的晨曲。
他轻手轻脚穿过灵田,生怕惊扰了正在给凝露花浇水的母亲,指尖掠过院门前的盘龙石柱 —— 上面的聚灵符纹路在晨光中流转,灵气比昨夜更显充沛。
典籍楼位于凌云峰的东侧山腰,需乘坐宗门的 “灵犀飞舟” 前往。
飞舟掠过灵溪上空时,林邑川低头望去,能看到母亲正弯腰在灵田插小木牌,父亲则在炼器房的窗边调试灵火炉的控温旋钮,两人的身影在淡青色的晨雾中格外安稳。
半个月前,父母相继突破:父亲踏入练气七重,丹田内的灵液凝成细密的气旋;
母亲则更进一步,达到练气八重,木水双灵根的优势愈发明显,灵植与炼丹的技艺也随之精进。
典籍楼的五层 “阵法专区” 是林邑川每日的目的地。
刚踏入藏书阁,浓郁的墨香便与灵气交织扑面而来,书架上整齐排列着泛黄的古籍,从《上古灵脉阵考》到《五品阵纹拆解》,涵盖了阵法从基础到进阶的全部知识。
他熟门熟路地走到 “灵脉引导” 区域,取出昨日未读完的《灵脉阵眼精准控制详解》,盘腿坐在窗边的玉椅上,指尖划过书页上的符文拓印。
书中记载的 “灵脉节点共振法” 让他眼前一亮。
以往他炼制聚灵阵盘,只是简单将灵脉水晶嵌入阵眼,却不知不同灵脉的 “波动频率” 需与阵眼符纹匹配 —— 比如云溪谷的灵脉偏温润,需用 “柔水纹” 包裹水晶;
而青木城的灵脉偏刚劲,则需搭配 “锐金纹”。
他立刻取出纸笔,结合自己的五品聚灵阵盘图纸,在空白处勾勒新的阵眼结构,笔尖流淌的灵力在纸上形成淡淡的符纹残影。
“林道友对灵脉波动的理解很透彻啊。” 身后传来温和的声音,是典籍楼的值守长老,一位白发苍苍的金丹修士,“这《灵脉阵眼精准控制详解》,老夫当年看了三个月才悟透共振法。”
林邑川起身行礼:“长老过奖,晚辈只是结合实战有所感悟。” 他指着图纸上的修改处,“晚辈想将这种共振法融入防护阵,让阵眼能自动适配不同灵脉,不知是否可行?”
长老俯身细看,眼中闪过赞许:“可行!但需加入‘频率调节符’,老夫给你找本《符纹动态调节考》,或许能帮你解决调节延迟的问题。”
上午的时光在典籍与探讨中流逝,临近正午,林邑川才带着满满的笔记离开典籍楼。
下午的实践环节是他最期待的 —— 云溪谷西侧有一片废弃的试炼场,正好用来测试新阵法。他取出灵脉水晶与刻刀,在空地上勾勒出改良后的聚灵阵:阵眼用柔水纹包裹水晶,外围嵌套三道频率调节符,每道符纹都预留了灵力接口。
注入灵力启动阵法的刹那,淡青色的灵光从阵眼涌出,顺着符纹快速蔓延,与地下灵脉形成精准共振。
灵识探入阵中,能清晰感受到灵气浓度比之前提升了三成,且波动极为平稳,没有丝毫滞涩。“成功了!” 他心中狂喜,又取出防御阵的材料,尝试将共振法与混元防御阵结合 —— 当灵脉灵气更充沛时,防御符纹的亮度自动增强,反之则减弱,实现了 “灵脉自适应防御”。
夜幕降临时,林邑川回到洞府。
修炼室内的五品灵脉聚灵阵已自动调至 “充盈档”,灵气形成淡淡的漩涡。
他盘膝坐下,运转《白诀》,丹田内一寸八深的灵液池泛起金光,灵液顺着经脉流转,滋养着每一处细微的脉络。
筑基九重的根基在日复一日的修炼中愈发稳固,灵识已扩展到四百五十米,能清晰捕捉到隔壁炼器房父亲锤炼玄铁的细微震动,以及灵田旁母亲整理丹方的指尖动作。
法术修炼同样没有松懈。他将下午阵法实践中领悟的 “灵力精准控制” 融入中级法术:火球术能凝聚成拳头大小的 “金丝火球”,表面的破灵纹随灵力调节疏密;
雷暴术召唤的三道雷电能精准击中十米内的三个目标,误差不超过一寸。
更让他惊喜的是,他尝试将阵法符纹融入法术 —— 在冰封术的冰面上刻制简易防御纹,让冰盾的防御力提升了五成,这是以往从未想过的组合技巧。
林父的修炼日程同样紧凑。
清晨天未亮,他便在炼器房点燃灵火炉,借着晨露的湿气淬炼赤阳铁精 —— 凌云仙宗提供的三品灵火炉控温精准,他只需专注于灵纹刻制。
半个月来,他参照典籍楼借来的《三品灵纹进阶图谱》,将 “锐金纹” 与 “加固纹” 结合,成功炼制出三品上阶的 “灵纹剑”。
剑身泛着淡金色灵光,刻制的灵纹能让灵力流转更顺畅,刚在宗门的炼器阁展示,便有内门弟子愿出两千中品灵石购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