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山坊市西侧的小院,早已不复往日的简陋。
青灰色的院墙被重新修葺,墙面嵌着细碎的灵石,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
院门口的老槐树被保留下来,枝桠间缠绕着淡绿色的 “引灵藤”,藤叶能自主吸收清晨的朝露灵气,顺着枝干汇入院内。
一年半的时光里,随着林邑川带回的资源愈发丰厚,这里被改造成了名副其实的 “微型修炼洞天”,连路过的修士都会忍不住驻足,惊叹于院内溢出的浓郁灵气。
院墙外,林邑川亲手刻制的五品防护阵盘正低调运转。
阵盘嵌在院墙根部的凹槽中,表面覆盖着一层薄土,若非灵识仔细探查,根本看不出异常。启动时,淡金色的光幕如同薄纱般笼罩整个小院,光幕表面流转着三重符纹:外层是 “金刚符”,能硬抗物理攻击;
中层是 “反弹符”,可将三成攻击灵力原路返还;
内层是 “镇魂符”,能抵御幻术与神魂冲击。
且能自动过滤外界的浊气与煞气,让院内始终保持灵气纯净。
院内中央,一块丈许见方的五品聚灵阵盘嵌在青石板下,十二块中品灵石按十二地支方位排列成阵眼,灵石表面的灵光如同呼吸般起伏,日夜不停散发着浓郁灵气。
阵盘采用 “灵脉引导” 技术,能主动牵引周围五公里内的游离灵气,汇入院内后经符纹提纯,最终形成肉眼可见的淡青色灵气溪流,顺着地面的纹路流淌至各个房间。
此刻院内的灵气浓度,已是坊市的十倍不止,比凌云仙宗的外门区域还要精纯三分,站在院中呼吸片刻,便堪比服用一枚低阶聚气丹。
清晨天未亮,启明星刚在天际泛起微光,小院便已亮起灵动的光晕。
东侧的炼器房率先传出动静,林父推着沉重的风箱,点燃了炉中的 “灵火炭”—— 这种木炭混合了赤阳铁粉末,燃烧时能释放温和的火属性灵气,最适合淬炼中阶矿石。
青色的火焰舔舐着坩埚中的玄铁,将玄铁熔化成暗红色的铁水,他**着臂膀,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手中的三品刻刀正悬在半成型的 “灵纹盾” 上方,小心翼翼地刻画防御符文。
炼器房内的布置极为规整:左侧的木架上摆满了各式矿石,赤阳铁精泛着炽热的红光,寒玉髓藏在冰盒中透着刺骨凉意,幽水玉浸泡在灵泉里,表面凝结着细密的水珠;
右侧的地面上堆着不少从邪修储物袋中拆解的邪器残骸,黑褐色的骨刀、缠着黑气的铁链,都已被林邑川用净化符处理过,剔除了阴煞气息,成了练手的好材料。
墙上挂着数十张灵纹图纸,有林邑川手绘的标准纹样,也有林父自己标注的修改笔记,边角处已被油烟熏得泛黄。
西侧的炼丹房内,林母正全神贯注地盯着眼前的紫铜丹炉。
炉盖缝隙中溢出淡淡的药香,混杂着清心草的清凉与凝露花的甜香,那是她正在炼制的三品 “清心丹”。
她手中捏着一张二品控火符,符纸泛着淡金色灵光,眼神紧紧锁定炉壁上的温度符文 —— 当符文呈现淡绿色时,是 “温火”;
转为黄色时,需立刻切换 “中火”,这个临界点的把控至关重要,多一分则药材焦糊,少一分则丹气不足。
丹炉旁的木架上,整齐摆放着数十个透明玉瓶,每个瓶身上都贴着泛黄的纸条,用毛笔标注着丹药名称、成丹日期与纯度:“三月初六,聚气丹,纯度六成五”“四月廿一,疗伤丹,纯度七成”“五月初十,解毒丹,纯度六成”。
最上层的玉瓶格外精致,里面装着她近期炼制的三品清心丹,瓶塞处贴着封灵符,防止丹气外泄。
木架下方还堆着不少药渣,都是反复试验后留下的,从中能清晰看出她对药材配比的不断调整。
就在此时,炼丹房内传来 “叮” 的一声轻响,如同玉石碰撞般清脆。
林母猛地掀开炉盖,一股浓郁的药香瞬间弥漫整个小院,十颗圆润的淡绿色丹丸从炉中滚落,落在铺着锦缎的托盘上,每颗丹丸表面都泛着细腻的光泽,灵识扫过便能察觉其中醇厚的灵气,纯度竟达到了七成。
“成了!三品清心丹成了!” 她惊喜地喊道,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雀跃,双手小心翼翼地将丹丸装入玉瓶,快步走出炼丹房,“邑川,你快看看,这次的丹气比上次浓多了!是不是快赶上你的水平了?”
林邑川起身走进炼丹房,拿起一颗丹丸放在鼻尖轻嗅,又用灵识仔细探查片刻,笑着点头:“娘,你这次在药粉中加了半株凝露花,正好中和了清心草的燥气,丹气自然更纯。下次可以试试用后院灵泉的水调和药粉,灵泉水含有的温和灵气能进一步提升药材的融合度,成丹率还能再提一成。”
他说着,从储物袋中取出一个小玉瓶,“这是我之前提纯的灵泉水,你下次试试。”
这样的日常,在小院中重复了五百多个日夜。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