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引着六人穿过外务殿的侧门,踏入一条幽深的廊道。
廊道两侧的墙壁由 “墨玉岩” 砌成,表面没有任何多余装饰,却隐隐有灵力流转 —— 林邑川的灵识扫过,发现岩壁内部刻满了最基础的 “静心符”,能潜移默化地抚平人心的躁动。走至廊道尽头,一扇不起眼的木门映入眼帘,门楣上没有任何标识,只在门把手处刻着一枚简单的 “阵” 字符文。
“三老祖,神木宗与青霄宗的阵法师到了。” 秦风轻轻叩门,语气比在殿外时愈发恭敬,连呼吸都放轻了几分。
门内传来一声温和的应答,如同寻常长辈闲谈:“进来吧。”
推开门的瞬间,林邑川几人都下意识地收敛了气息。
偏殿不大,约莫两丈见方,陈设简单得有些出人意料:中央摆着一张普通的梨花木桌,四周放着六张竹椅,桌上没有金银玉器,只摆着一套粗陶茶具和几卷泛黄的玉简。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桌案上,照亮了空气中浮动的细微尘埃,整个殿内没有刻意布置的聚灵阵,却透着一股自然的灵气平和。
桌后坐着一名身着灰色布袍的中年人,面容普通,眉眼温和,嘴角噙着淡淡的笑意,看上去就像坊市中寻常的教书先生,若非周身那若有若无的阵法韵律 —— 每一次呼吸都与窗外的灵风、桌上的玉简形成微妙共鸣,任谁也想不到,这便是传说中的七品阵法祖师。
“晚辈见过三老祖。” 陈老率先躬身行礼,语气带着难以掩饰的敬意,其余几人也连忙跟上,林邑川低着头,将灵识收敛到极致,心中却暗自惊叹:七品修士的敛息术竟已到了这般境界,连灵体的波动都能完美融入环境。
三老祖抬手示意众人落座,声音温和如春风:“不必多礼,都是为了阵法而来,坐下说。” 他亲自提起陶壶,给六人各倒了一杯茶,茶水呈淡绿色,散发着淡淡的草木清香,“这是宗内自产的‘阵心茶’,喝了能宁心静神,方便咱们讨论阵法细节。”
秦风站在一旁,低声介绍道:“三老祖,这位是神木宗的陈老,擅长聚灵阵与防御阵;这位是青霄宗的王长老,专精传讯符阵;这位是散修李长老,实战阵法经验丰富;这位是丹器宗的赵长老,精通符文与材料兼容;这位是天风宗的孙长老,擅长阵法动力系统;这位是林邑川道友,双阵联动与自适应调节的核心提出者。”
三老祖的目光依次扫过六人,当落在林邑川身上时,微微停顿了半息,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却并未多问,只是笑着点头:“陈老的《聚灵阵精要》,王某的《跨域传讯符阵详解》,老夫都读过,都是阵法一道的佳作。林道友虽年轻,双阵联动的思路却打破了传统问心阵的局限,很有想法。”
林邑川连忙拱手:“前辈过奖,晚辈只是拾人牙慧,结合实战做了些改良。”
寒暄过后,陈老率先开口,将建造神木宗与青霄宗问心阵的过程详细道来:“我们采用双阵联动模式,以神木宗为母阵、青霄宗为子阵,用子母符阵传递数据,防止隐瞒;阵眼处加设灵力感应符,能根据测试者修为自动调节灵力输出,减少损伤与能耗……” 他边说边取出玉简,注入灵力后,双阵的结构图与运转数据清晰地呈现在众人眼前。
王长老补充道:“针对邪修的阴煞气息,我们在探查符中加入了赤阳纹,辨识度提升了七成;遇到噬心蛊这类控制手段,会触发真言符强制问询,效果颇为显着。”
林邑川则适时提及自适应调节的细节:“副阵眼采用双轴调节法,主阵眼负责探查,副阵眼根据灵力感应符的数据增减灵石输出,最高可兼容金丹大圆满修士,能耗比传统阵法降低三成。”
三老祖静静听着,手指轻轻敲击着桌案,目光落在结构图上,偶尔会问一两个关键问题:“子母符阵的延迟如何控制?”“灵力感应符的探测精度能到哪一步?”“遇到筑基大圆满修士的神魂抵抗,阵法会不会紊乱?”
陈老与林邑川一一作答,三老祖听完,点了点头,语气中肯:“你们的建造思路确实新颖,兼顾了实用性与安全性,肃清中低阶邪修卧底绰绰有余。但在凌云仙宗,这个阵法有个致命缺陷。”
他顿了顿,指尖在桌案上划出一道灵纹:“凌云仙宗有元婴修士数十人,金丹修士数千人。以元婴修士的神魂强度,只需运转灵力干扰,你们的真言符与阴煞探查符便会失效;即便筑基期的问心阵能查出问题,元婴修士若想庇护卧底,只需一道灵力屏障,便能隔绝阵法探查。”
六人脸色同时一变。他们之前对付的都是金丹期邪修,从未考虑过高阶修士的干扰问题。
陈老皱着眉问道:“前辈的意思是,问心阵无法应对高阶修士?”
“不是无法应对,是性价比太低。” 三老祖摇头,“若要升级到能探查元婴修士的五品问心阵,需要核心材料‘元婴玉’,一块便价值五千块上品灵石,且整个修仙界都难寻;即便建成,每次启动需消耗一百块上品灵石,日常维护更是天文数字,得不偿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