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符客栈的饭堂里,暮色透过雕花窗棂漫进来,将木桌竹椅染成暖金色。
林邑川四人围坐在靠窗的桌前,桌上已摆好了四菜一汤 —— 清蒸青鳞鱼泛着莹白灵光,鱼肉鲜嫩,是灵湖特产;
烤灵鸡表皮金黄,油脂欲滴,撒着灵草碎末;
灵菇焖灵笋褐红油亮的赤焰灵菇裹着嫩黄的青纹灵笋,焖得软糯入味,灵笋的清甜渗进菇肉里,表面还淋了一层用灵蜜调的薄芡,油光润泽;
炒灵蔬是刚采的凝露草嫩叶,翠绿爽口;
还有一碗清心花灵菌汤,汤色清亮,飘着几朵淡蓝的清心花瓣,氤氲的热气裹着淡淡的凝神香气。
“这青鳞鱼得趁热吃,凉了就失了灵鲜。” 张掌柜笑着拿起筷子,夹了一块鱼肉,“翠华城的灵食就是地道,比环山坊市的灵味楼还胜一筹。”
陈道友也跟着尝了一口,连连点头:“确实鲜!鱼肉里的灵气足,吃着都能补几分心神,明天比赛正好用得上。”
方道友端起汤碗,喝了一口灵菌汤,赞叹道:“这汤里加了清心花,喝着清爽,还能稳心神,掌柜选的这家客栈真不错。”
林邑川夹起一筷灵菇焖灵笋送入口中,赤焰灵菇的绵密裹着青纹灵笋的脆嫩,菇香与笋甜在舌尖交融。
咽下后,与炒灵蔬的草木清甜相呼应的灵力缓缓散开,顺着经脉游走,不仅白天赶路的酸胀感褪去,连精神都为之一振,他忍不住点头:“这两道菜真是爽口又解乏。”
四人边吃边聊,话题离不开明日的比赛 —— 陈道友说要提前半个时辰来塔内打坐,让灵力稳些;
方道友打算带些清神丹,防止画符时走神;
张掌柜则叮嘱他们,比赛时别慌,按平时的节奏来,若遇到符纹卡顿,就先深呼吸,用灵识稳住灵力。
半个时辰后,晚膳结束。
四人起身离席,走出客栈时,暮色已将翠华城彻底染成暖金。
街道两侧的灵灯次第亮起,淡青色的灯光在青石板上织成光带,往来修士多是挂着参会令牌的符箓师,三三两两朝着中城区走去,低声讨论着赛程。
两里路程不算远,沿途的符箓铺、灵材店仍敞着门,招牌上的灵光与暮色交织,行至半途,中城区那座玄铁玉筑的灵符塔已清晰可见,塔身聚灵纹泛着淡青光,在暖金色天幕下像一柄矗立的青色玉剑,格外醒目。
林邑川走在人群中,灵识不经意间扫过,发现不少修士都是练气七重以上修为,甚至有几个练气十重的修士,周身灵力凝实得几乎要化为液态 —— 这让他对即将到来的比赛更添了几分期待。
随着距离拉近,灵符塔的全貌渐渐清晰。
这座青木符箓公会的总坛,远比林邑川想象中更壮观 —— 二十七丈高的塔身直插云霄,粗三十米的塔体由 “玄铁玉” 混合锻造而成,玄铁的坚硬与玉的温润完美融合,塔身泛着淡淡的青黑色光泽,在夕阳下折射出细碎的灵光。
塔身共分九层,每层的设计都独具匠心。
一层最粗壮,高度三丈,塔壁上刻满了 “三品聚灵纹” 和 “防御纹”,聚灵纹呈螺旋状环绕塔身,灵气顺着纹路缓缓流转,形成淡淡的青色光带;
防御纹则是 “龟甲嵌套纹”,每一片 “龟甲” 都刻着细小的符篆,远远望去,像无数只青色的龟甲拼接而成,透着坚不可摧的气势。
二层到八层,塔身逐层收窄,每层高度两丈,塔壁上的符纹也随之变化:二层是 “二品传讯纹”,用于塔内修士通讯;
三层是 “二品隔音纹”,确保各区域互不干扰;
四层到七层,则分别刻着 “符箓绘制纹”“灵力测试纹”“心得交流纹”“灵植培育纹”,对应着塔内不同的功能;
最顶层的九层最高,达五丈,塔壁刻着 “四品镇塔纹”,塔顶悬着一盏 “灵篆灯”,灯芯是由千年灵蚕丝制成,夜晚燃烧时释放出柔和的金色灵光,将整个塔身笼罩在淡淡的光晕中,哪怕在数里之外,也能看到这盏灯的光芒。
塔门位于一层正中央,高五丈、宽三丈,由一整块 “青金灵木” 打造,门板上雕刻着 “青木符箓公会” 的徽记 —— 徽记是一枚悬浮的二品防御符,符纹周围环绕着青木枝叶,线条流畅,灵气十足。
门两侧各站着一名守卫,都是练气十重修为,身着玄色铠甲,铠甲上刻着公会的特殊标记(一枚小小的灵篆),手按腰间的长刀,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往来人群,却没有半分倨傲,对每一个靠近的修士都保持着礼貌的距离。
“这灵符塔的根基,是用‘地脉灵石’铺的,所以聚灵效果比坊市的聚气阵强十倍。” 张掌柜见林邑川看得入神,笑着解释,“当年建塔时,公会请了三位金丹修士主持,花了整整五年才建成,是翠华城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林邑川点点头,灵识悄悄探向塔身 —— 果然能感觉到一股浓郁的灵气从塔底涌出,顺着聚灵纹遍布塔身,比聚灵洞的灵气还要精纯几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