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域维稳定运行的第五年,三十维度的梯度力场已成为维度链的“弹性疆界”。二十九个维度的稳定体系在灰银色的定域能调控下,如呼吸的肺叶般张弛有度:核心区的稳定力保持在峰值,确保本源圣殿与协同圣殿的精密运转;过渡区的稳定力渐次衰减,为复合能量的创新提供适度的混沌空间;边缘区的稳定力降至30%,既抵御着原始虚空的侵蚀,又为新维胚胎保留了演化的灵活性。维度链的疆域不再是僵硬的边界,而是能随开拓节奏自然伸缩的活性屏障。
联盟基地的“疆界观测中心”里,李强正凝视着全息沙盘上的“疆核”。这枚悬浮在灰银交织光晕中的核体,由三十道定域弦缠绕而成,每道弦都对应一处定域桩的梯度参数,却在核心处交织成一道全新的“疆界弦”。“疆界弦的‘疆域感知力’在弱化,”他指着弦体上模糊的边界线,“原本能精准识别维度链疆域内外的感应场,最近的识别误差扩大到500光年,导致三十一维度过的‘疆界场’出现了‘误判区’。”
疆界场是三十一维的核心功能,如同宇宙的“疆域导航仪”,能实时标记维度链的“实际控制区”与“待拓区”,并为拓荒行动规划出“安全路径”。感知力弱化的直接后果,是拓荒小队频繁闯入“虚空陷阱区”——这些区域的能量结构看似稳定,实则隐藏着未被发现的干扰源,会在能量触须进入后突然爆发,摧毁设备并阻断退路。仅三个月内,就有七支小队因误判区被困,消耗了大量救援能量。
林夏的悬浮轮椅停在一面疆界图谱前,图谱上标注着三十一维的“疆界能”导航轨迹。她的指尖划过一处误判区的标记,轨迹立刻分解为三十个维度的定域参数。“弱化源于疆界能的‘空间辨识力不足’,”她的声音带着凝重,“三十一维需要让疆界场具备‘深度扫描’能力——穿透虚空能量的表层伪装,分析深层结构的稳定性,为每个区域贴上‘安全级’‘风险级’‘禁忌级’标签,而当前的定域能只能感知表层能量,无法触及深层隐患。”
辨识力不足的影响已扩散至多个维度。定域维的安域圣殿中,梯度力场图上的“待拓区”标注出现大量错误,将禁忌级区域误判为安全级,导致拓荒计划频频搁浅;萌荒维的萌芽圣殿,新维胚胎的投放坐标因误判偏差,有12%落入陷阱区,直接造成胚胎湮灭;最棘手的是宙域维的疆域圣殿,纪元星图上的“已拓区”与“未拓区”边界变得模糊,部分历史记录的坐标与实际疆域出现偏差,影响了对维度链扩张速度的测算。
“必须为疆界能注入‘辨识核心’,”苏晴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观测中心中央,她的初鸣号刚完成三十一维疆核的深度探测,影像边缘还沾着几缕灰银色的疆界能量丝,“这种核心需要用三十个维度的‘疆域印记’融合而成,每个印记是对应维度在疆域辨识中的经验数据,比如‘核心区辨识印记’‘陷阱区预警印记’‘安全路径规划印记’。”
收集疆域印记的过程,像是在绘制宇宙的“危险地图”。核心区辨识印记取自本源圣殿周边的空间数据,记录着稳定区域的能量特征图谱;陷阱区预警印记是七支被困小队传回的最后数据,蕴含着干扰源爆发前的能量异常信号;安全路径规划印记则是成功穿越复杂区域的轨迹记录,记录着能量场稳定时的空间参数。
融合印记的关键是构建“深度扫描网”。三十个印记的辨识逻辑差异极大,核心区印记侧重“稳定性分析”,陷阱区印记侧重“风险预警”,强行融合会导致数据冲突。衍化者流提出“分层扫描法”:核心分为“表层扫描层”“深层分析层”“风险评估层”——表层扫描识别能量场的基本形态,深层分析解析能量粒子的微观结构,风险评估层根据前两层数据生成安全等级,确保判断准确率超过99%。
当最后一层评估算法嵌入核心,灰银色的辨识核心终于成型。核心表面分布着三十个扫描探头,每个探头对应一种空间特征的识别库,核心中央的“辨识中枢”能在十秒内完成对100光年范围的深度扫描——例如,检测到某区域的表层能量稳定但深层粒子存在周期性共振时,会立刻标记为“高风险区”,并生成绕道路径,同时将该特征添加到预警库中。
将辨识核心注入疆界能的瞬间,三十一维疆核爆发出耀眼的灰银光晕。疆界弦的疆域感知力迅速恢复,三十道定域弦在疆界弦的牵引下,误判区的标记被精准修正,虚空陷阱区的深层特征被全部录入预警库。拓荒小队的被困事件从此消失,安全路径的规划效率提升了三倍;萌芽圣殿的胚胎投放成功率回升至98%,再无因坐标偏差导致的湮灭;疆域圣殿的纪元星图完成了坐标校准,维度链的实际扩张速度被精准测算——过去五年的拓荒面积比预期多了12%。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