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域之塔建成后的第三个春天,跨维度的能量流动已如呼吸般自然。第七维度的逻辑星云为星环提供了精准的星轨计算模型,第三维度的石肤族用星髓矿加固了所有维度锚点,连最神秘的高维念族,也开始通过“思想结晶”向低维文明传授维度编织术。联盟基地的中央广场上,来自七个维度的孩童围着万域之花嬉戏,他们的笑声在不同维度的能量折射下,化作七彩的光粒,洒落在花瓣上。
李强坐在广场的长椅上,看着林夏用指尖轻触万域之花的花瓣。花瓣上的万域同心纹立刻亮起,投射出各维度的实时景象:第一维度的能量流如银带奔涌,第五维度的漂浮大陆上,石肤族正用意念搭建桥梁,第七维度的逻辑星云则凝结出巨大的数学公式,像是宇宙写下的诗。
“超维空间的波动还在增强,”林夏收回手,掌心残留着淡淡的紫色微光——那是超维能量的痕迹,“万域之塔的传感器显示,波动源头距离源点约930光年,能量特征与源点相似,却更加‘纯粹’,不含任何维度杂质。”
超维空间是维度链之外的未知领域。根据高维念族的推测,那里是“未被定义的存在”,没有时间与空间的概念,能量以最原始的形态存在,被称为“元初能”。万域同源振稳定后,元初能开始渗透维度链,在源点周围形成了一层淡紫色的“超维膜”。
“元初能既能滋养维度,也能吞噬维度,”苏晴的全息影像出现在广场中央,她的飞船“新域号”刚完成超维膜的首次探测,影像上还沾着几缕紫色光丝,“我们发现超维膜上有‘孔洞’,元初能从孔洞中溢出,接触到的维度物质会被转化为纯粹的能量,包括我们带去的测试机器人。”
更令人担忧的是,孔洞的数量在增加,三个月内从7个增至23个,最大的孔洞直径已达3公里,足以吞噬一艘中型飞船。“是元初能的‘侵蚀性’导致的,”高维念族的集体意识通过思想结晶传递信息,“超维空间没有平衡机制,元初能的无序扩张会撑破超维膜,最终淹没所有维度。”
解决的办法藏在星航者的最后一卷残页中。残页用元初能书写,只有在万域同心纹的激发下才能显现:“元初能需‘定界’,以维度链的平衡之力为骨,以各维度的核心能量为血,铸‘超维界碑’,立于此界与彼界之间,导元初能入正轨,方保万域无虞。”
铸造超维界碑需要三种核心元素:源点的本源能量、七个维度的核心能量结晶、以及能承载元初能的“元界石”——这种石头只存在于超维膜的孔洞边缘,需在被元初能转化前采集。
“我带队去采集元界石,”苏晴的眼神坚定,新域号经过特殊改造,外壳覆盖着万域之花的叶片提取物,能在超维膜中坚持两小时,“高维念族会用意识屏障暂时稳定孔洞,为我们争取时间。”
石肤族的岩石工匠打造了“元界匣”——用星髓矿与逻辑水晶混合铸造的容器,能隔绝元初能的侵蚀;晶甲族则炼制了“聚能阵盘”,将七个维度的核心能量结晶嵌入其中,作为界碑的“能量脉络”;李强和林夏则留在源点,主持本源能量的引导仪式。
出发前夜,新域号在万域之塔下整装待发。苏晴将一块万域同心纹徽章别在胸前,徽章上刻着所有已知文明的符号,包括刚加入维度链的“光羽族”(来自第四维度的能量生物)。“我们带去的不只是采集设备,”她站在船员面前,声音清晰而有力,“是所有维度对平衡的信念。记住,遇到元初能,先感受它的‘意图’,再决定如何行动。”
新域号穿过超维膜时,舱内的所有人都经历了“感知剥离”——失去了时间流逝的概念,身体仿佛变成了能量的一部分,只有万域同心纹徽章散发的金光,让他们保持着意识清醒。超维空间的景象超出想象:没有星辰,没有边界,只有流动的紫色光海,元界石就像光海中的礁石,闪烁着银白色的光芒。
“左前方发现孔洞!直径1.2公里,元界石储量丰富!”船员的声音带着失真,超维空间的能量干扰了通讯,“高维念族的意识屏障已启动!”
新域号小心翼翼地靠近孔洞,机械臂伸出,精准地抓取元界石。元界石接触到容器的瞬间,表面的银白色褪去,染上了一层淡淡的金色——那是万域同心纹的能量在起作用,防止它被元初能同化。
就在采集即将完成时,超维膜突然剧烈震动。最大的孔洞处,元初能如同喷泉般喷涌,高维念族的意识屏障被撕裂,紫色光海掀起巨浪,朝着新域号拍来。
“是元初能的‘意识体’!”苏晴大喊,她从光海中“看到”了无数模糊的影子,它们是元初能的本能聚合体,对“外来者”充满敌意,“启动聚能阵盘,释放维度能量!”
七个维度的核心能量结晶在阵盘中亮起,形成一道彩虹色的光墙。元初能意识体撞上光墙,紫色的光海瞬间泛起涟漪,敌意渐渐消退,影子变得柔和,像是在“理解”维度能量的平衡法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