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白光,映着张汉玉的脸。
那封来自斯坦福的邮件,像一扇虚掩的门,门后是另一个世界。
他没有立刻回复,只是关掉了显示器。
机房里那片绿色的星海,在他眼中变成了通往未知的航线。
而他,连一张船票都还没有。
***
陈景明的办公室里,烟雾缭绕。
昂贵的红木办公桌上,堆满了财务报表,每一张都散发着赤字的寒气。
张汉玉推门进来的时候,陈景明正把一支烟狠狠按进烟灰缸。
“钱花完了?”
陈景明的开场白没有任何温度。
“还够用一个月。”
张汉玉拉开椅子,在他对面坐下。
“一个月后呢?让盘古的工程师去喝西北风吗?”
“我要去一趟美国。”
张汉玉没有理会他的质问,直接抛出了自己的目的。
陈景明愣住了,然后气笑了。
“去美国?张汉玉,你是不是写代码写糊涂了?公司账上快没钱了,你要去旅游?”
“考察。”
“考察什么?资本主义怎么花钱比我们更快吗?”
陈景明把一份报表摔在桌上。
“汉卡业务的窟窿,我拿什么去补?你现在要去美国,这笔钱从哪来?我变出来吗?”
张汉玉没有看报表。
他看着陈景明布满血丝的双眼。
“景明,我们做的盘古系统,现在只是一个很厉害的单机游戏。”
“什么意思?”
“它很流畅,很厉害,但它是一座孤岛。”
“我找到了连接所有孤岛的方法。”
张汉玉把那个词,第一次在陈景明面前说出来。
“网络。”
“我需要去硅谷,亲眼看看,那张网是怎么织起来的。”
“然后,我们把它带回来,在中国,织一张更大的。”
陈景明听不懂什么网。
他只听懂了张汉玉要去一个很远的地方,花一笔他根本拿不出来的钱。
“我不同意。”
他的回答干脆利落。
“这是拿金杉的命在赌一个你虚无缥缈的念头。”
“我没让你赌。”
张汉玉从包里拿出那份他签过字的股权转让协议,放在桌上。
“这是我的。我个人的钱,足够我去一趟。”
陈景明盯着那份文件,胸口剧烈地起伏。
这个男人,把公司给了他,现在又要拿着自己最后的身家,去追逐一个他听都听不懂的梦。
“你他妈就是个疯子!”
陈景明骂了出来。
他站起来,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皮鞋踩在地板上,发出焦躁的声响。
许久,他停下来。
“公司出钱。”
“你……”
“你现在不是张汉玉,你是盘古的首席架构师,是金杉的脸面。”
陈景明重新坐下,从抽屉里拿出一本支票本。
“你不能自己掏钱去,那是打我的脸。”
“让别人觉得我陈景明,连一个核心技术员的出差费都付不起。”
他低着头,飞快地签下一张支票,撕下来,推过去。
“省着点花。”
“输光了,我们俩就一起从这楼上跳下去。”
***
签证的过程,比筹钱要艰难得多。
在那个年代,一个私营企业的工程师,想要拿到赴美签证,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签证官是一个表情严肃的中年白人。
他看着张汉玉递交的资料,问题尖锐而直接。
“你去美国的目的?”
“技术交流。”
“你的邀请人,Leo Chen,和你是什么关系?”
“笔友。”
签证官的脸上露出一抹怀疑。
“你们只通过写信联系?”
“还有电子邮件。”
“那是什么?”
张汉玉无法解释。
这个词,在对方的世界里是日常,在这里,却是天方夜谭。
第一次申请,被拒。
理由是“有移民倾向”。
陈景明动用了所有能动用的关系。
钱学安等几位老教授,联名写了推荐信,证明盘古系统对国家信息产业的重要性。
金杉公司提供了厚厚一叠的财务证明与经营许可。
第二次,张汉玉又坐到了那个签证官面前。
对方显然还记得他。
“你的公司,为什么一定要派你去?”
“因为有些东西,只有我能看懂。”
张汉玉的回答很平静。
签证官盯着他看了很久,最后拿起那个紫色的印章,在护照上用力地盖了下去。
***
1989年的秋天,鹏城的天气依旧燥热。
张汉玉独自踏上了飞往旧金山的航班。
他没有告诉父母此行的真正目的,只说是去出差学习。
电话里,母亲一遍遍地叮嘱。
“在外面要吃饱,别不舍得花钱。”
“别跟人吵架,咱们是去学习的。”
他嗯嗯地应着,挂断电话前,差点没忍住。
舷窗外,脚下的城市变得越来越小,最终汇入一片连绵的群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