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说辞若用来应付旁人或许还能搪塞一二,但想骗他楚云飞?门都没有。
他目光如刀,直刺钱伯钧和张富贵:“钱伯钧,张富贵,你们当我是三岁小孩儿呢?”
“这一带明明是后方安定区,偶尔有个把通讯员或工兵出事也就罢了……可团部接连派出好几拨人,全都没了音讯。
你跟我说你毫不知情?”
“莫非是你心里有鬼,早就打算背弃兄弟、投靠敌人,做那卖国求荣的叛徒?”
钱伯钧迎上楚云飞的目光,沉声道:“团座,请容我说几句!”
“我可是您带出来的老弟兄啊!当年您还是排长时,我就在您手下当班长,一路跟着您南征北战,打了多少硬仗,杀了多少倭寇……负伤流血从不吭声,我钱伯钧何曾怕过死?”
“团座,这么多年鞍前马后,功劳没有,苦劳总该有一点吧?”
楚云飞脸色铁青,怒喝道:“少给我扯这些没用的!有话痛快讲,别在这绕弯子!”
钱伯钧见状心知再装也无益——楚云飞已经起了疑心,况且此人精明难欺,若不说个明白,今日恐怕难以善了。
既然瞒不住,索性摊牌。
他抬起头,正色道:“团座,既然您问到这份上,我也就不藏着掖着了。”
“眼下抗曰局势如何,您我心里都清楚。
这么耗下去,只会白白折损兵力,毫无胜算!”
“所以我与张副营长商议已定,决定响应汪先生号召,接受改编,加入新正府的和平建**。
人各有志,望团座莫要强求。”
话音未落,楚云飞的脸色已如暴风雨前的天空,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此前虽早有怀疑,总觉得钱伯钧心思浮动,却始终抓不到实据。
如今他自己亲口承认意图倒戈,等于是亲手递上了罪证!
身为长官,部下竟敢生出如此叛国之心,楚云飞岂能不怒?
更让他心头震动的是——苏墨早在十几天前就提醒过他:小心钱伯钧!
当时他还半信半疑,如今看来,苏墨竟似未卜先知!
难道……独立营的情报系统竟已强大至此?
竟能提前洞悉内部变节?
这手段,未免太过惊人!
其实事实并非如此——苏墨此刻根本还未建立起什么严密的情报网。
他之所以知道钱伯钧会叛变,只因他曾看过《亮剑》这部剧罢了。
而钱伯钧真正与平田一郎接上线,也不过是最近两日的事。
先是钱伯钧主动写信示降,表达归顺之意;随后平田才派郑谦一前来接触谈判。
一切不过刚刚开始。
楚云飞冷冷盯着钱伯钧,声音低沉却充满杀意:“钱伯钧……你是打定主意要做汉奸了?”
张富贵在一旁插话:“团座这话就说得重了,什么叫汉奸?咱们这是另辟蹊径!”
“汪先生提出的‘曲线救国’主张很有道理。
正面拼不过曰本人,为什么不换条路走?调整一下策略,换个方式继续抗争。”
“谁也不想真的投降,我们只是暂时依附曰军,拿他们的粮饷、武器和补给来壮大自己!”
“说白了,就是借敌人的资源养自己的兵,等实力够了,再狠狠反戈一击!”
不得不说,那位汪姓大汉奸所鼓吹的“曲线救国”,确实蛊惑了不少人心。
原本所谓“曲线”,不过是换一种方式坚持抗战到底。
可在汪某人嘴里,“曲线救国”却成了先低头称臣、换取利益,待日后翻脸再起的借口。
听上去似乎合情合理,可一旦迈出投降这一步,便已彻底背离了抗战初衷。
真正的“曲线救国”不会改变抵抗外侮的根本目标,而汪氏之流所谓的“曲线”,从一开始就是跪着求生的投降主义。
想象总是美好的——先假装归顺,从小鬼子那儿拿到武器弹药、粮草补给,养足力气后再寻机反戈一击。
可现实哪有这么简单?一旦踏上了这条路,就等于背水一行舟,再难回头。
当了伪军,就成了人家眼皮底下的棋子,处处受控,想翻身?谈何容易!
汪大汉奸能想到的招数,曰本人早就防着呢。
他们对皇协军、伪军的戒备从未放松,怎会轻易让这些部队坐大后倒戈?
但不可否认,汪某人那套“曲线救国”的说辞,确实极具迷惑性,不少人一听便信以为真。
钱伯钧和张富贵显然就是被这套话术洗了脑。
楚云飞的脸色愈发阴沉,声音里压着怒火:“你们两个现在是真出息了啊……当卖国贼还能讲出一番大道理来?”
“你们得搞清楚,我们究竟为谁而战?为何而战?是为了国家民族,不是为了几杆枪、几顿饭!”
钱伯钧却一脸平静地回应:“团座说得没错……我们的确该为国而战,也该为山城正府效力。
可这样的正府,真的值得我们拿命去拼吗?”
“忻口一役之后,咱们358团伤亡过半,元气大伤!可无论是第二战区司令部,还是山城那边,哪个给过我们一枪一弹、一个兵员?”
“如今这五千多人马,枪支弹药,全是我们自己一点点拉起来的!既不靠山城,也不仰仗晋绥军——这是我们自己的队伍!我要带他们换旗易帜,轮不到别人指手画脚!”
这话明摆着就是在宣告:这一营是我钱伯钧一手打造的,早已不是晋绥军的附庸,我要投敌也好,自立也罢,你楚云飞无权干涉!
值得一提的是,忻口会战发生在1937年,而眼下已是1940年。
也就是说,楚云飞带领358团苦心经营三年,才勉强恢复到五千余人。
相比之下,苏墨的独立营从最初二十人起步,短短不到三个月就发展到三千之众——这速度简直骇人听闻。
难怪楚云飞见到苏墨那支部队时,也不由得感慨:捌陆军扩编的本事,实在惊人。
听到钱伯钧这番话,楚云飞终于按捺不住,猛地站起身,怒视着他:“放屁!要是没有晋绥军给你们提供粮饷供给,你们那一营将近两千号人,难道是喝西北风活下来的?”
喜欢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抗战:队伍拉起来后,老李人麻了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