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韩略村第二次伏击结束不久,这边的枪声也停了下来。
这次能顺利拿下据点,关键就在于苏墨巧施“调虎离山”之计。
若三浦大队那五百多曰军仍驻守在此,哪怕全团精锐压上,也不见得啃得动这块硬骨头。
就算最终拿下来,伤亡必然惨重。
更关键的是,苏墨胆大心细,亲自伪装成曰军军官混入据点内部,内外配合,一举端掉一座核心碉堡,让整个进攻事半功倍。
目前全独立营,也就他最合适干这活儿。
毕竟全营上下,只有他能说一口地道的日语,还能模仿东京口音、京都腔调,连语气神态都像模像样,轻易不会引起敌人怀疑。
换个人去冒充,话一出口就得露馅。
所以说,这一仗能打出这么大成果,首功非苏墨莫属。
此刻,战士们正在清理战场。
而更大的惊喜接踵而来——苏墨竟发现了据点内的军火库和粮仓,一下子又成了“暴发户”。
军火库里堆满了日式装备:迫击炮、九二式步兵炮、重机枪、歪把子、三八大盖、手榴弹……种类齐全,数量惊人。
粗略估算,这批武器足够武装一千多名一线作战人员。
粮仓更是丰厚,囤积着曰军搜刮来的小麦、白面、猪肉、牛肉,还有从曰本本土运来的罐头、熟食、清酒等物资。
除此之外,还储备了大批棉被和冬装,足够整个部队过冬。
这一战,收获远超预期。
不仅拔掉了第四旅团的指挥中枢,击毙旅团长渡边三郎和一名少将参谋长,以及数十名高级军官、军事顾问等重要目标;
还彻底铲除了盘踞在虎亭的敌据点,消除了对我新中村根据地的一大威胁;
最重要的是,缴获了如此庞大的战略物资。
苏墨乐得合不拢嘴。
战斗一结束,他立即下令接管据点,布置岗哨,严防三浦大队残部卷土重来。
正如苏墨所料,三浦大队残存的数十名曰军在韩略村遭到重创后,匆忙撤回虎亭据点,打算向渡边三郎报告战况。
然而,当他们抵达据点外围时,却发现虎亭已经被攻击,陷入混乱。
走投无路之下,这些残兵只能四散奔逃。
这一情况很快传到了苏墨耳中。
一名战士快步走到他面前,敬礼道:“报告营长,刚才发现一股溃退的曰军,大约三四十人,已经往山里跑了!”
三四十人……
显然是三浦大队漏网的残部。
苏墨微微颔首:“不必追击,加强警戒即可。”
“是!”
对于韩略村第二次伏击的结果,苏墨早有预判。
独*立营兵力本就紧张,要将五百多敌军尽数围歼几乎不可能,出现部分敌人突围实属正常。
只是能逃出去的仅剩这么几十人,已算大获全胜。
这时,赵东海抱着一摞从第四旅团指挥部抢出的文件走了过来:“营长,这是我们在火场里抢出来的材料,您看看有没有用?”
此前,第四旅团见虎亭难守,仓促间焚毁了大量机密文书。
虽有不少情报化为灰烬,但仍有部分文件幸免于难。
赵东海不识日文,无法判断其价值。
苏墨粗略翻看后说道:“先全部带回,回去再仔细甄别,说不定能挖出些重要消息。”
“是,营长!”赵东海应声收好文件。
战场清理仍在继续……
双虎沟方向,独*立营主力——步兵一连、二连、三连与炮连,正对第四旅团核心部队伊藤联队发起围剿。
原本,伊藤联队倚仗着坦克和装甲车横冲直撞,气焰极盛。
可杨志华改变了炮兵战术,采用“大炮拼刺刀”的打法,近距离精准轰击,迅速瓦解了曰军的钢铁屏障。
轰!轰!轰!
震耳欲聋的爆炸接连响起,四辆九五式轻坦与两辆九一式装甲车先后被九二步兵炮命中,顷刻间燃起烈焰,沦为废铁。
装甲力量覆灭后,独*立营士气大振,全线压上,枪声、手榴弹爆响交织成一片火网。
哒哒哒——
砰砰砰——
轰隆隆——
双虎沟激战持续两个多小时,最终除少数曰军侥幸逃脱外,整个伊藤联队被彻底歼灭。
联队长伊藤原平在混战中被乱枪击毙。
不过这老鬼子临死前还算清醒,在察觉局势危急时,立刻下令护旗队焚烧军旗,生怕象征部队荣誉的旗帜落入我军之手。
可惜他没能挽救整支部队的命运。
正如他最坏的预想,伊藤联队终归全军覆没。
战斗结束,各连开始打扫战场。
此役代价沉重:步兵三个连和炮连伤亡过半,两千余人的主力折损一千二百余人。
面对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日寇精锐,想要零伤亡取胜纯属妄想。
但战果同样惊人——三千余名曰军尽数伏诛,可谓血债血偿。
公路上尸横遍野,残骸散落,焦黑的坦克旁倒着未闭眼的尸体,处处是殊死搏杀留下的印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