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们像一群炸了窝的鸟,四散而去。
那股破釜沉舟的决绝,还萦绕在空地上,久久未散。
孙大成站了一会儿,也转身,朝着黄家大院走去。
他心里惦记着一件事。
昨天晚上,他没有回去吃饭。
他忙着画护院队的服装样式,又找了村里的木匠,商量着搭建训练器械的细节。晚饭,是跟几个帮忙的村民一起,在村头的小酒馆里凑合的。
晚上,他也是直接睡在了自己家那三间新盖的大瓦房里。
他不知道王玉霞有没有等他。
一想到那个女人,孙大成的心,就没来由地软了一下。
……
走进西院,屋门虚掩着。
一股淡淡的米粥香气,从门缝里飘了出来。
孙大成推开门。
屋子里的方桌上,已经摆好了早饭。
一碟咸菜,两个白面馒头,还有一锅冒着热气的稀饭。
桌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两副碗筷。
孙大成的心,猛地一跳。
她果然等了。
不只是昨晚,今天早上,她也准备了自己的份。
就在这时,里屋的门帘一挑,王玉霞端着一小碟自己腌的萝卜干走了出来。
她一抬头,看到了站在门口的孙大成,整个人都愣了一下。
随即,一抹孙大成从未见过的光彩,在她的脸上绽放开来。
那不是客套的,疏离的笑。
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带着勃勃生气的,灿烂的笑容。
“大成!”
王玉霞罕见地,主动喊出了他的名字。
声音清脆,带着一丝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欣喜。
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娇羞和扭捏。
孙大成彻底呆住了。
他见过王玉霞的哀怨,见过她的隐忍,见过她的愤怒,也见过她故作的清冷。
可他从未见过,这样活色生香的王玉霞。
那张原本总是笼罩着一层阴霾的脸,此刻像是被晨光照亮,每一个细微的表情,都生动得让人移不开眼。
恍惚间,孙大成觉得,仿佛天地间所有的花,都在她笑起来的那一刻,全部绽放了。
美!
一种让人心头发颤的美。
孙大成看着她,嘴角也不自觉地,微微上扬。
他做对了一件事。
让这个女人,重新活了过来。
“玉霞,麻烦你给我盛一碗稀饭!”
孙大成走了过去,很自然地在桌边坐下,递出了自己的碗。
王玉霞似乎已经习惯了他这种直呼其名的称呼,又或许是今天心情太好,她并没有计较。
她只是横了他一眼。
那一眼,带着点嗔怪,又带着点无可奈何。
孙大成浑身猛地一颤。
就是这不经意的一眼,那万种风情,像是带着钩子,狠狠地挠了一下他的心。
他感觉自己体内的血,瞬间就热了。
这个女人,正在改变。
而他,无比喜欢这种改变。
为了掩饰自己差点失控的心跳,孙大成低下头,拿起一个馒头,狠狠咬了一口。
王玉霞接过碗,默默地给他盛了满满一碗稀饭,放在他面前。
“昨天,教得怎么样?”孙大成一边喝着粥,一边装作不经意地问道。
提起这个,王玉霞的眼睛,瞬间又亮了。
“她们都很聪明,学得很快!就是……就是太闹腾了,像一群刚出笼的麻雀!”
她嘴上抱怨着,可那眉眼间的笑意,却怎么也藏不住。
昨天那一天,是她嫁到黄家之后,过得最充实,最快乐的一天。
她不再是那个守着空房的活死人,不再是那个任人摆布的俏寡妇。
她是先生。
是王老师。
她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以后,你打算教她们什么?”孙大成又问。
“我想了想,还是从《三字经》开始吧,‘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朗朗上口,适合启蒙。”王玉霞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孙大成却摇了摇头。
“不妥!”
“嗯?”王玉霞不解地看着他。
“她们不是三岁的孩童了,都是二十岁上下的成年人!”孙大成放下手里的碗,认真地看着她,“再让她们去学‘人之初’,她们自己心里也会觉得别扭。而且,三字经的道理,对她们来说,太空泛了!”
王玉霞蹙起了眉头。
她觉得孙大成说得有道理,可除了三字经,她一时也想不出更好的教材。
“那……依你看,该教什么?”
“教诗!”孙大成的回答,出乎她的意料。
“诗?”
“对,古诗。”孙大成眼中闪着光,“唐诗,宋词,都可以。这些东西,比三字经有趣得多。”
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
“你可以换个法子教。不用一开始就让她们认字,那太枯燥了!”
“先让她们背!你选一首简单的,比如‘床前明月光’,你读一句,她们跟一句,反复地读,直到每个人都背得滚瓜烂熟。”
“等她们都背熟了,对这首诗有了印象,你再把这首诗写在纸上,一个字,一个字地教她们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