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 > 第123章 天下大乱

冬去春来,江南下起了崇祯九年(1636年)的第一场春雨。

有点倒春寒,德盛商号总号内,炭火烧得正旺。

肖静仪、柳如烟、曹三喜围坐在一起,总结这次危机的得失。

这次我们虽然赢了,但也暴露了不少问题。

柳如烟捧着暖炉,神色凝重:我们的银根还是太脆弱,官场的关系也不够牢固。最重要的是,我们引起了复社的注意,虽然他们暂时退让,但这个梁子算是结下了。

曹三喜点头认可道:商会虽然成立,但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其他人虽然现在依附我们,是因为我们能给他们带来利益。一旦利益分配出现问题,或者我们显出颓势,他们很可能反噬。

肖静仪轻声道:经过这次,我越发觉得,在江南经商,如履薄冰。没有强大的靠山,再多的财富也只是镜花水月。

柳如烟看向窗外纷飞的雪花,意味深长地说道:靠山…..我们现在不就是正在建造最坚实的靠山吗?

就在三人商议之时,一个情报司密探匆匆进来,递给柳如烟一封密信。

柳如烟拆开一看,脸色微变。

出什么事了?

肖静仪关切地问。

柳如烟将信纸在炭盆上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缓缓道:南京传来消息,钱谦益可能明年起复,入阁拜相。张溥等人正在积极活动…..

房间里顿时安静下来,只有炭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

但屋内的三人都知道,江南的这场大戏,真正的博弈,或许还在后头。

荥阳大会之后,局势的发展果如赵子龙所预料。

高迎祥、张献忠联军主力东进,声势浩大,一度威胁凤阳,震动朝野。

崇祯皇帝急调各路兵马救援,洪承畴、左良玉等各路大军疲于奔命。

罗汝才等人南下部进入湖广,搅得当地天翻地覆。

马守应等人则是西入陕西,与当地的官军和民团激战不休。

中原大地,烽火连天,血流成河。

官军与流寇在各处战场反复拉锯,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城池反复易手,田野荒芜,百姓流离失所,形成了更多的流民潮。

而这一切,对于隔岸观火的兴**而言,却是发展的黄金时期。

在山东与河南、北直隶的交界处,兴**设立的流民接收点人满为患。

无数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百姓,扶老携幼,从战火纷飞的中原逃难至此。

他们被登记、初步体检后,由运输司的船只和车队,分批运往相对安稳的莱州、泰山基地,甚至远赴朝鲜的矿区和沿海海岛。

这些流民中,大量的青壮年被补充进乙种民兵师和工程队伍,成为了建设与防御的新血。

仅仅崇祯七年底到八年初的数月间,兴**控制的总人口就增加了近十万!

兴**招的人,绝大部分都是青壮,对于老人或者是婴幼儿也没有办法,因为流民实在是太多了。

以兴**现在的体能也无法兼顾,朝廷的救济有却非常少,这些流民也只能自求多福了。

不过好在上千公里的迁徙,一些老弱病残,已经在路上被淘汰掉了。

生逢乱世,赵子龙自然是不会做烂好人,况且即使想做,他也救济不了那么多人,最终反而可能把自己也拉下水。

战乱也使得许多原本服务于明朝体制或有专长的人才被迫流亡。

一位原河南布政使司的水利同知,因城池被破而逃难至山东,被兴**招募,很快就在泰山基地的水利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几位从西安逃出的熟练火器工匠,被孙元化如获至宝地请到了莱州军工坊。

甚至还有一些在流寇与官军拉锯中失意的底层秀才、童生,在见识了兴**辖地的秩序和生机后,选择留下来,进入技工学堂或被总政务部吸纳,从事文书、教育工作。

这些人才的加入,极大地提升了兴**各方面的软实力。

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莱州、泰山基地的建设日新月异。

新的棱堡、炮台被建立起来,工坊区规模不断扩大,农田水利设施得到修缮和拓展。

来自朝鲜的矿石、江南的物资,通过海上通道源源不断地输入。

孙元化主持下的火炮局,在吸收了登州工匠和新技术后,成功量产了性能更稳定的兴国二年式野战炮。

兴**的肌肉,在静默中一天天变得强壮。

赵子龙偶尔会站在莱州基地的了望塔上,遥望西南方向。

那里,正是官军与流寇血战的地方;那里,也是大明王朝气运正在不断流失的深渊。

他知道,这场大乱还远未到**,而他和他一手创建的兴**,需要继续耐心地等待,等待一个最佳的时机,去收拾那片破碎的河山。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历史的剧本,正在按照赵子龙的谋划,悄然改写。

而荥阳城中那些争吵不休的义军首领们,以及北京紫禁城内焦头烂额的崇祯皇帝,此刻都还未曾意识到,在山东半岛的角落里,一股足以决定未来天下归属的力量,正在乱世的烽烟中,悄然崛起。

陕西潼关外。

风沙漫天,战旗猎猎。

闯王高迎祥立马于一座土丘之上,望着远处严阵以待的明军防线,眉头紧锁。

他的队伍比两年前荥阳大会时更加庞大,裹挟的流民多达十数万,但真正的战兵不足三分之一,且装备杂乱,缺乏训练。

闯王,

身旁的闯将李自成指着明军阵中那面字大旗:陈奇瑜这老儿在潼关经营许久,城防坚固,硬攻恐怕损失太大。

高迎祥啐了一口带沙的唾沫:他娘的,洪承畴在河南,杨嗣昌在湖广,就这个陈奇瑜像块牛皮糖,粘着老子不放!

他环顾身后那些面有菜色却眼神狂热的部众,心中烦躁。

人越多,吃饭的嘴也越多,陕西连年大旱,根本养不活这么多人。

舅舅,

李自成低声道:我看,我们不如效仿曹操罗汝才,转进河南?听说张献忠在湖广闹得正欢,官军主力被吸引过去了。

高迎祥沉吟片刻,终于下定决心:看来也只能如此了。传令下去,今夜拔营,向东走!绕过潼关,去河南就食!

同一时间,湖广谷城。

八大王张献忠正大马金刀地坐在原本属于谷城知县的太师椅上,听着部下汇报战利品清单。

他刚刚击溃了一股湖广官军,缴获颇丰。

喜欢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请大家收藏:(www.064806.com)明末狠人:苟在辽东开荒建后宫荔枝免费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