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傍晚的阳光带着一丝慵懒的燥热,洒在京城东四区娘娘庙胡同的路上。
胡同口的老槐树已经绽放,槐花的香气弥漫着整条胡同,几只麻雀在枝头叽叽喳喳地跳跃。
空气中弥漫着槐香味,小吃摊的油香和淡淡的泥土气息,混杂成一种独属于老北京胡同的,充满烟火气的味道。
韩东拎着一个军绿色小包,穿着一身夏季的铁路公安制服,步履轻快地走进了胡同。
连续三天高强度的任务和紧绷的神经,在踏上这片熟悉的土地时,如同冰雪消融般悄然散去。
疲惫依旧刻在眉宇间,但眼神却明亮而放松。
“哟!东子!回来啦!” 第一个发现他的是胡同口开杂货铺的王大妈,当然了,如今杂货铺是属于街道办的,不过王大妈可以拿一份分红和一份工资。
相比于忙碌的工人,王大妈就很轻松了,每天在胡同聊着天,就有钱拿,并且还不少,不过这也是人家应该得到的待遇,谁让人家贡献出了自家的杂货铺子呢!
王大妈正坐在小马扎上,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跟隔壁裁缝铺的李婶聊天。
看到韩东,王大妈眼睛一亮,嗓门洪亮地招呼道:“这身衣服,穿在你身上可真精神!像电影里的英雄!”
“王大妈!李婶!”韩东笑着回应,脸上带着谦虚的笑意,“英雄可不敢当,就是干点本职工作。”
“谦虚啥!”李婶放下手里的针线活,仔细打量着韩东,“瞧瞧,几天没见又瘦了!在外头跑任务,肯定辛苦,快回家让你妈给你好好补补!”
“嗯!这就回去!”韩东点头。
“东子哥!”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从杂货铺里冲出来,是王大妈的孙子小石头,“东子哥,你抓坏蛋了吗?给我讲讲呗!”
“石头!别缠着你东子哥!”王大妈笑着拍了一下孙子的脑袋,“你东子哥刚回来,累着呢,快让你东子哥回家歇着!”
“没事,王大妈。”韩东笑着摸了摸小石头的头,“等有空,哥给你讲抓坏蛋的故事!”
“好耶!”小石头欢呼雀跃。
告别了王大妈和李婶,韩东继续往里走,胡同里渐渐热闹起来。
推着自行车下班的邻居,提着篮子去买东西的,还有胡同的半大孩子……看到韩东,都纷纷停下脚步,热情地打招呼。
“东子!回来啦!”
“东子!胳膊怎么了?受伤了?”
“东子!你又立大功了?真给咱们胡同长脸!”
“东子!啥时候有空,来家里坐坐!你张叔弄了瓶好酒!”
……
韩东一一笑着回应,这些熟悉的面孔,亲切的问候,如同温暖的溪流,冲刷着他连日来的疲惫。
他不再是那个在铁轨旁与亡命徒搏杀的公安战士,而是这条胡同里长大的孩子韩东。
这种平凡而真实的归属感,让他感到无比踏实。
走到自家屋子门口,那扇熟悉的,刷着绿漆的木门虚掩着。
屋子里传来李芹清亮的嗓音和韩悦清脆的笑声。
“妈,小悦,我回来了!”韩东站在门外,朗声喊道。
“大哥!”韩悦像只欢快的小鸟,从堂屋里飞奔出来,一头扎进韩东怀里,“哥!你都好久没回家了!悦悦想死你了!”
韩东一把抱起妹妹,掂了掂:“哎哟!小悦又重了,快成小胖猪了!”
“才不是胖猪呢!”韩悦嘟着嘴,小脸在韩东脸上蹭啊蹭,“大哥,你给我带糖葫芦了吗?”
“带了带了!”韩东笑着从背包里拿出一个油纸包,“给,香肠!还有大白兔!比糖葫芦还好吃!”
“哇!谢谢大哥!”韩悦开心地接过,迫不及待地拿起一颗糖塞进嘴里,小脸顿时笑开了花。
李芹系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看到儿子胳膊上缠着的纱布时,眼圈瞬间就红了,心疼地摸了摸:“疼不疼?伤得重不重?”
“妈,没事,皮外伤,都快好了!”韩东放下韩悦,揽住母亲的肩膀,“您看,我这不是好好的嘛,精神着呢!”
“以后再有任务,多注意安全!”李芹抹了抹眼角,拉着儿子往屋里走。
堂屋里,韩江南正坐着看报纸,看到儿子回来,他放下报纸,脸上露出温和的笑容,指了指旁边的椅子:“过来坐!”
“爸!”韩东叫了一声后,坐在了韩江南的身旁。
“嗯!”韩江南点点头,目光在儿子身上扫过,看到手臂上的纱布,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任务完成了?”
“完成了,挺顺利的!”韩东简单回答,没提其中的凶险。
“顺利就好!”韩江南也没多问,话题到此为止,父子两人随意的闲聊着胡同的趣事。
韩东坐下没多久,李芹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小米粥和一盘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肉包子。
“快吃,趁热!”李芹催促道。
韩东端起碗,喝了一口小米粥,粥熬得浓稠软糯,带着淡淡的米香和一丝清甜,顺着喉咙滑下,浑身都舒服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