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蹲下身,用手电光仔细照射车底。
转向架、弹簧、制动风管……一切看起来都正常。
陪同的车站人员有些不解地看着他,觉得韩东是不是有点过于敏感了。
韩东的目光缓缓移动,手电光柱扫过每一个角落。
突然,他的目光在车厢底部靠近转向架的一个极其隐蔽的夹角处定格了。
那里光线昏暗,积满了油污和灰尘。
他示意旁边的人递过一把长柄检查锤,然后几乎是趴在了地上,将锤柄小心地伸到那个夹角里,轻轻拨弄了一下。
“铛啷。”一声极其轻微、几乎被风声掩盖的金属碰撞声。
韩东的心猛地一紧,他维持着姿势不动,对身后说:“手电,对准这里。”
强光手电的光柱集中照射过去,在油污和灰尘中,韩东看到了一个东西。
一个只有小指甲盖大小、形状不规则、边缘锐利的深色金属片。
它卡在转向架一个支撑构件的缝隙里,极其隐蔽,如果不是他刚才用检查锤无意中碰到,根本发现不了。
这金属片不像车体上自然脱落部件,它的断裂面很新,边缘参差不齐,像是被强行掰断或剪断的。
更关键的是,它的材质和颜色,与周围的车体结构有细微的差别。
韩东小心翼翼地用戴着白手套的手指,将这个小小的金属片夹了出来。
“这是什么?”旁边的钱副所长凑过来,疑惑地问。
车站的工程师也一脸茫然,表示从未见过这种零件。
韩东将金属片放在掌心,就着手电光仔细查看。
他的脸色变得异常凝重,这绝不是这节车上的原有零件。
是检修时不小心遗留的?还是……有人故意放置的?
如果是后者,在列车高速运行中,这个小小的、坚硬的异物,在剧烈的震动下,会不会脱落。
会不会卡死在某个关键的运动部件之间?会不会导致……?
韩东不敢再想下去,一股寒意顺着他的脊椎爬上来。
这个发现,太微小,太不起眼了,在繁忙的节前检查中,极易被忽略过去。
但它可能蕴含的风险,却无法估量。
“这节车,暂停编组,立刻重新进行全面、彻底的检查,重点是底盘和转向架!”韩东站起身。
声音低沉而果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通知路局技术室的人马上过来,还有,这件事,严格保密!”
现场的气氛瞬间凝固了,所有人都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
后续的检查证实了韩东的担忧,技术室人员赶到后,在同节车底另一个更隐蔽的位置,又发现了一个类似的金属碎屑。
经过初步判断,这并非车辆配件,而是某种工具上断裂的碎片,其材质硬度很高,形状刁钻,如果列车在高速运行中因震动导致其移位,极有可能引发制动系统故障甚至更严重的行车事故。
这是一个精心策划、极其隐蔽的破坏行为,而且就发生在节前最紧张的时刻,目标是运往重要基地的特殊物资。
联合检查被迫中断,现场被秘密控制起来。
韩东立即将情况向处里和局里做了紧急汇报,消息层层上报,引起了极大震动。
原本喧嚣的站区,仿佛被按下了静音键。
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压力,笼罩在每个人心头。
节日的喜庆气氛,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蒙上了一层厚厚的阴影。
那枚冰冷坚硬的金属碎片,像一块烧红的烙铁,烫在韩东的心上。
此时的丰台站,表面依旧是人流、车流井然有序的繁忙景象,但在核心层,尤其是派出所内部,空气已然紧绷到了极点。
对那节可疑车厢的秘密调查在高度保密的状态下连夜展开,技术室的初步结论与韩东最坏的猜想吻合。
金属碎屑是人为嵌入的破坏物,目标直指列车运行安全。
案情重大,已超出派出所职权范围,处、局乃至更高级别的部门已经秘密介入,布控和内部排查在暗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韩东作为第一发现者和现场负责人,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深知,敌人已经出手,而且手段狠辣、目标明确,下一波攻击不知何时会以何种方式到来。
时间在一种外松内紧的诡异平静中,滑向了国庆节。
站区内悬挂起了庆祝的横幅,但夜幕降临后,那种节日应有的轻松氛围却被一种无形的凝重所取代。
韩东安排加强了所有关键部位的岗哨和巡逻密度,尤其是编组场和重点列车停放区域。
他本人几乎住在了办公室里,和衣而卧,对讲机就放在枕边。
午夜时分,站区大部分区域都安静下来,只有编组场依旧灯火通明,只有列车的轰鸣声不时划破夜的寂静。
韩东刚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合眼不到一个小时,一阵尖锐、急促、不同于往常调度信号的警铃声,猛地将他惊醒。
韩东一个激灵坐起身,心脏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他一把抓过对讲机,冲出办公室,值班室里,值班民警也刚接到信号楼打来的紧急电话,脸色煞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