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就像指缝里的沙子,悄无声息地溜走。
热闹的国庆节,韩东的婚礼,仿佛还是昨天的事。
可窗外的树叶早已落尽,呼啸的北风带来了阵阵寒意,日历一页页翻过,转眼间就到了年底。
进了腊月,年味儿就渐渐浓了起来。
虽然离春节还有一个多月,但空气中已经能嗅到一丝忙碌和期盼的气息。
韩东的工作开始忙碌,年底了,铁路运输更加繁忙,各种会议、总结、安全检查也多了起来。
他每天早出晚归,有时还要押运,但精神头很足。
队里的兄弟们,赵小虎,王小川两人还是那样活泼爱闹,训练间隙总爱凑到韩东身边打听一些婚后生活。
被韩东笑骂着赶开,张根生则更加沉稳,业务能力提升很快,已经能独立处理不少事情了。
韩东看着这帮并肩作战的兄弟,心里很踏实。
王红英的工作也按部就班,年底事情比较多多,有时也要工作到很晚。
但她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丫丫照顾得白白胖胖,给丫丫打扮的很漂亮,出去谁见了都夸。
丫丫又长大了一些,话说的更利索了,小脑袋瓜里装满了稀奇古怪的问题,成了家里的“小话痨”和开心果。
她每天最开心的事情就是韩东下班回家,因为韩东总会变魔术似的从兜里掏出一些好吃的,还会把她举得高高的,逗得她咯咯笑。
韩涛马上就要上初三了,每天埋首在书本和里,话更少了,但眼神却更加的沉稳了。
韩悦还是一样,活泼好动,放学回家总是两边跑,带着丫丫这住一天,那住一天的。
李芹和韩江南也各自忙碌着,李芹除了石钢的工作,也开始张罗着腌酸菜、积酸菜,为过年做准备。
韩江南则是每天处里处里的工作到很晚,大院里隐隐有消息传出,年后他可能会在进一步。
腊月二十左右。
天气越来越冷,下过几场小雪,地面上结了一层薄冰,人们出门都裹得严严实实的。
这天是休息日,韩东难得不用工作,一大早,王红英就把他推醒了:“快起来,今天供销社来了一批带鱼和冻梨,去晚了就抢不到了!”
韩东迷迷糊糊地爬起来,套上棉袄,王红英已经准备好了网兜和钱票。
“丫丫还没醒,你看家,我去去就回。”王红英说着就要出门。
“我去吧,外面冷,地上滑!”韩东抢过网兜,“你看着丫丫。”
“那你跑快点,听说这次带鱼挺宽!”王红英叮嘱道。
韩东小跑着来到供销社,门口果然已经排起了长队,都是赶来买年货的街坊邻居。
大家一边跺着脚取暖,一边互相打着招呼,交流着哪家买了什么,年货准备得怎么样了,气氛热闹。
“东子,你也来买带鱼?”
“啊,张婶儿,红英说新来的带鱼,晚了怕买不着!”
“可不是嘛,今年带鱼听说不错,我家那口子也排队呢!”
排了快一个小时的队,终于轮到韩东,带鱼果然不错,又宽又亮。
他买了一些带鱼,又称了一些冻梨和一些花生瓜子。
回到家,王红英看着新鲜的带鱼,很高兴:“真不错,留着过年炸着吃!”
丫丫也醒了,看到冻梨,嚷嚷着要吃。
王红英用冷水泡上一个,说等化冻了才能吃,丫丫就眼巴巴地守在盆边。
下午,王红英带着丫丫去澡堂子洗了个澡,澡堂里热气腾腾,人很多。
丫丫紧紧抱着王红英的脖子,小脸蒸得红扑扑的。
洗完澡出来,浑身清爽,丫丫的头发湿漉漉地贴在额头上,像个洋娃娃。
腊月二十五六,单位的福利陆续发下来了。
韩东领到了几斤猪肉、几条更大的带鱼、还有一小包糖果。
王红英的单位发了点年货,两人父母的单位发的东西更多些,有米有油。
李芹看着堆在厨房角落的年货,开始盘算着年夜饭的菜单和过年期间走亲戚的礼物。
韩悦放寒假了,彻底解放,天天带着丫丫在院里疯跑,玩雪、抽冰嘎儿,丫丫跟在姑姑后面疯跑。
韩涛偶尔会抱着丫丫,教她认几个简单的字,丫丫学得似懂非懂,但很给韩涛面子。
腊月二十八,公安处搞了个简单的联欢会,食堂加了几个菜,大家聚在一起吃了顿饭,领导讲了话,表彰了先进。
韩东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还得了个搪瓷缸子作为奖励。
联欢会上,大家互相敬酒,说着祝福的话,气氛热烈。
腊月二十九,王红英把家里彻底打扫了一遍,谓之“扫房”,寓意辞旧迎新。
韩东也帮着擦玻璃、扫屋顶,丫丫拿着个小鸡毛掸子,装模作样地这里掸掸,那里扫扫,帮倒忙居多。
过年期间,韩东一家是回大院的,家里李芹和王红英开始准备过年的吃食。
炸丸子、炸带鱼、炖肉、豆包…… 厨房里香气弥漫,年味儿十足。
丫丫守在厨房门口,眼巴巴地看着,时不时能得到一块刚出锅的、吹凉了的炸丸子,吃得满嘴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