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微露。
终南山上的太和宫,浸润在淡金色朝霞中。
正殿。
李恪与十余位妻妾,正围坐在一张嵌螺钿紫檀圆桌旁,共用着早膳。
李恪用不惯唐朝的案几,特意让木匠打造了一整套后世常用的家具。
如圆桌,椅子等。
桌上除了例行的宫廷点心、清粥小肴外,还摆着十几碟色泽鲜亮的果蔬。
格外引人注目!
萧文心拈起一片薄如蝉翼,嫩黄透亮的瓜片,轻轻咬了一口,美眸顿时亮了:
“殿下,这哈密瓜清甜如蜜,汁水丰沛,妾身从未尝过如此美味的瓜果。”
坐在她身侧的苏妙卿也笑着附和,纤指指向另一盘红艳饱满的果实:
“还有这个叫西红柿的,生吃酸甜开胃!”
“昨日用它与鸡蛋同炒,风味更是独特。”
程莹莹也兴致勃勃地接话:“可不是么!”
“那黄瓜碧绿爽脆,妾身每日都要用些,感觉身子都清爽了许多。”
“还有草莓,酸甜可口,鸿儿也极爱吃呢。”
“依妾身看,殿下带来的这些仙种,不止滋味绝佳,模样也生得俊俏。”
袁宝儿掩唇轻笑,指了指那盘红绿相间的果蔬:
“瞧那辣椒,尖尖翘翘,有的朱红,有的翠绿,光是看着就觉喜庆。”
李恪闻言,唇角泛起一丝笑意,一个月前,他带着妻妾们亲自种植果蔬。
在浓郁灵气的滋养下,蔬菜水果长势凶猛。
果树自然没有结果,但蔬菜基本都能吃了。
哈密瓜,绿宝,甜瓜,西红柿,黄瓜,生菜……
吃不完!
根本吃不完!
“既然大家都喜欢,那便让人多精心照看些!”
李恪端起茶杯,轻呷一口灵雾茶,悠然道:
“日后餐桌上,少不了这些新鲜物事。”
“若有特别合口的,孤再让他们扩大种植。”
说到这里,李恪看向坐在身侧的萧文心与程莹莹。
“文心,莹莹!”
“这些瓜果既然合口,下次你们归宁省亲时,便命人多采摘些,带回去。”
“让岳父岳母他们,也尝尝这太和宫特有的鲜味,算是孤的一点心意。”
此言一出,萧文心与程莹莹满脸笑容。
两人微微欠身,声音温婉如水:“臣妾代家父家母,谢过殿下挂念。”
“这般新奇美味的果蔬,他们定然喜欢。”
两女相视一笑,脸上皆是掩饰不住的甜蜜。
用罢早膳,李恪信步走出暖阁,来到庭院之中。
晨光熹微,映照着汉白玉铺就的地面。
只见院中整整齐齐摆放着十几个青皮竹筐。
筐内放满了新采摘下来的各色果蔬。
红艳欲滴的西红柿,翠绿带刺的黄瓜,硕大饱满的哈密瓜,圆润的茄子……
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李恪嘴角微扬,也不多言,袖袍随意一拂。
下一刻,那十几筐堆积如山的果蔬,瞬间自原地消失得无影无踪。
李恪身形一晃,化作一道青色流光冲天而起。
……
太极宫。
甘露殿。
李世民坐于御座之上。
下首两侧,分别坐着房玄龄、杜如晦、戴胄、魏征等十几位心腹重臣。
“陛下!”
房玄龄手持一份册录,声音沉稳禀报道:
“今岁风调雨顺,关中、河东、河南等主要产粮地,夏收已近尾声。”
“据各州府初步呈报,今岁小麦收成,较之去岁丰年,约增产一成半;粟米收成,亦增近一成。”
“若无大灾,秋粮入库后,国库当更为充盈。”
李世民微微颔首,脸上露出一抹满意之色:
“善!农乃国本,仓廪实而知礼节,能有此收成,诸位爱卿辛苦了!”
“此乃陛下圣明,督导有方,臣等不敢居功!”
戴胄连忙躬身,脸上随即泛起一种混合着激动与难以置信的光彩:
“不过,陛下,真正惊人的,还是土豆!”
“哦?”
李世民挑眉。
“去岁太子殿下献上此物,其亩产本就惊人,今春彻底铺展开来种植!”
戴胄声音激动:“据前几日统计出来的确数,那土豆,亩产高达三十石!”
“三十石?”
即便早有心理准备,可听到这个确切的数字,李世民的瞳孔也不由一缩。
房玄龄更是抚须的手一顿,眼中精光爆射。
去年试种百亩土豆,平均亩产高达四十石。
但那是精耕细作,司农寺精心呵护的结果。
今年土豆被分发至各道分别种植,条件良莠不齐,亩产下降是必然的。
就像实验室种植和现实种植,产量相差很大。
可三十石这个数字,还是太过惊人了!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般的土地,一般的百姓去种植土豆,产量都不会降低太多!
一时间。
殿内陷入了寂静。
唯有那“三十石”的数字在君臣三人心中回荡,激起的波澜难以平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