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幻言 仙侠 穿越 悬疑 科幻 都市 其他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荔枝免费小说 > 穿越 > 大唐修仙:李二求我当太子 > 第392章 这就是红薯啊。

三日后。

龙首原。

今天的龙首原上,旌旗招展,甲士林立。

皇帝李世民身着十二章纹衮冕,太子李恪亦是一身庄重冕服。

率领着文武百官、勋贵公卿,抵达龙首原,举行军校动工的奠基仪式。

建造军校的工地中央,早已设好香案祭坛。

祭坛之上,陈列着太牢(牛、羊、猪三牲)祭品,谷物醴酒,香烛缭绕。

祭坛之前。

放置着一块巨大的、打磨光滑的青色奠基石。

奠基石旁边放置着一柄装饰着红绸的金铲。

吉时已到!

礼部尚书孔颖达作为司仪,高声唱喏:“大唐皇家军校奠基仪式,启——”

霎时间。

钟鼓齐鸣。

庄严肃穆的礼乐奏响,回荡在原野之上。

仪式第一项:祭天告地,祀奉先贤。

李世民来到香案前,亲手点燃三炷高香,面对苍天厚土,肃然三鞠躬。

随后将香插入巨大的青铜香炉之中。

李恪上前,紧随李二之后,焚香行礼。

接着。

孔颖达展开一卷明黄祭文,运足中气,以悠长肃穆的声调高声宣读:

“维,贞观五年七十八日,大唐皇帝世民,谨以明德,昭告于皇天上帝、后土神只,暨兵家先圣孙武、吴起诸贤:

承天之序,立国维疆。戡乱以武,守成以文。

然兵者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亦需慎之、善之、导之。

今……朕感念将士忠勇,亦忧武备弛懈。

为求国之干城永固,为谋兵之锐气长存,特于兹龙首之原,肇基‘大唐皇家军校’!

聚天下英才而教之,授以忠君爱国之节,传以行军布阵之法,演以格物强械之技。熔铸铁血,陶冶将魂。

伏惟,天佑地载,神鬼共鉴。佑我军校,顺遂建成;佑我学子,尽成栋梁;佑我大唐,武运昌隆!

尚飨!”

祭文内容恳切,既表达了建设军校的初衷,也祈求天地先贤的庇佑。

仪式第二项:君臣培土,共奠基石。

随着祭文宣读完毕,礼乐再变,更为雄壮。

李世民从内侍王德手中接过那柄金铲,来到奠基石旁,李恪紧随其后。

父子二人同时将金铲插入旁边的五色土(象征天下),铲起满满的泥土,将其培在奠基石的基础上。

这一幕象征着皇帝与储君同心协力,为大唐的强军之路,亲手奠定基石!

“陛下万岁!”

“太子殿下千岁!”

群臣与在场军士齐声高呼,声震四野,气势如虹。

仪式第三项:敕令开工,赏赐三军。

李世民放下金铲,目光扫过在场所有人,声若洪钟,下达了最终敕令:

“朕今宣布……大唐皇家军校,动……工……”

“谨遵圣谕!”

工部尚书段纶立刻出列,高声领命。

……

仪式结束后,李世民与李恪在工部官员的引导下,简单视察了工地。

至此。

这场隆重的奠基仪式,圆满落下了帷幕!

銮驾开始返回。

然而心情畅快的李世民,老毛病又犯了:

不想就这么回去!

他大手一挥,对身后庞大的仪仗与群臣道:

“诸卿且先行回城!”

“朕与太子、玄龄、克明、玄成、胤胄等,于原上随意走走,观览野趣。”

群臣只得领命,大队人马浩浩荡荡折返长安。

李世民带着李恪、房玄龄、杜如晦、戴胄、魏征等十数位心腹重臣。

换上轻便常服,各自策马,如老爷公子出游,在龙首原上漫行起来。

今日风和日丽,原上草木葱茏,鸟语花香。

脱离了朝堂的肃穆,众人心情都为之一松,谈笑风生,心情极为愉悦。

不知不觉间。

一行人马绕过一片缓坡,眼前景象豁然一变。

只见前方一大片田地,种植着一种藤蔓状的作物,生得极为茂盛!

墨绿色的藤叶肥厚油亮,密密麻麻铺满地面,几乎看不到一点泥土。

藤蔓相互缠绕,生机勃勃,在阳光下泛着健康的光泽,长势无比旺盛。

“咦?此乃何物?生长竟如此猖獗!”房玄龄首先忍不住惊疑出声。

他博览群书,却也未曾见过这般模样的作物。

杜如晦亦是捻须细看,眼中露出思索之色:

“观其藤蔓走势,似是块茎之类,却不知根茎何在,产量几何?”

李世民也被吸引了目光,勒住马缰,饶有兴致地指着那片绿海问道:

“恪儿,此所种何物?朕观其长势,竟有股子……龙精虎猛之气!”

李恪微微一笑,策马趋前几步,笑道:“父皇您忘了?此乃红薯啊!”

“哦?红薯?这就是红薯?居然这么茂盛?”

李世民兴趣更浓,翻身下马,走到田边,蹲下身来,仔细端详起来。

他当然知道红薯!

上次去美洲,专程带着2000老农采摘红薯种藤。

但美洲的红薯,往往是这一棵,那一棵,稀稀拉拉,看着并不茂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