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队驶上马路,王复生才看清全貌。他们这辆大巴前面,是好几辆挂着市委、市政府小号牌照的黑色公务轿车,车牌数字极其靠前,一看就知道里面坐的是琴岛市的头面人物。车队最前方,还有闪烁着警灯的开道车,“呜哇呜哇”地引导着整个车队,沿途社会车辆纷纷避让。
王复生还是第一次以“参与者”而非“围观群众”的身份,坐在这样规格的车队里,感受着道路的畅通无阻和那种无形的威严。心情与以往在路边驻足观看时截然不同,少了几分新奇,多了几分身处其中的郑重感。
在路上,刚才主动与他打招呼的那位微胖中年男子凑了过来,两人交换了名片。王复生一看,对方姓闫,是琴岛一家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独角兽企业的董事长,可谓年轻有为——在商界,四十出头确实能被划入“青年才俊”的范畴。
而闫董事长接过王复生的名片,看到上面只印着“林氏集团 部长”的头衔时,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但随即神色便恢复如常,态度反而更加热络了几分。他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个普通的集团部长?骗鬼呢!能在这种级别的接待名单上占据一席之地,要没有深厚的背景和能量,打死他都不信。这王复生,绝对是条深藏不露的“潜龙”。
约莫四十五分钟后,车队顺畅地抵达了机场,直接开到了贵宾接待区。众人纷纷下车,李副主任立刻上前,引导着这群企业家去与早已在此等候的市领导们见面。
王复生跟在队伍后面,目光扫过那群平日里只在电视新闻上见到的面孔——市委书记、市长、政协主席等等,阵容十分齐整。他仔细看了看,发现市政府这边,他唯一算是打过交道的常务副市长孟怀瑾并不在场。
“看来是留在家里 ‘看家’ 或者 ‘值班坐镇’ 了。”王复生心里暗忖,这种重大活动,主要领导倾巢而出,家里确实需要有一位重量级人物留守,处理突发事务。
那些资深企业家显然与市领导们都是老熟人了,见面之后谈笑风生,气氛热烈融洽。王复生跟在队伍末尾,也依次与领导们握了手,脸上始终挂着标准的、略带拘谨的微笑。在这种场合,他资历最浅,人脉最生,实在插不上什么话,只能安静地站在一旁,心里只盼着首辅的专机能够准时抵达,结束这略显尴尬的等待。
等一众企业家与市领导们寒暄完毕,大家在接待人员的引导下,移步前往真正的核心区域——机场贵宾接待区。
一踏入这片区域,气氛陡然变得不同。门口站立着武警战士,身姿挺拔,神情肃穆,对每一位进入的人员进行初步的身份核验。穿过这道岗哨,往里走去,便能看见几位身着便装、看似随意站立的人员。他们目光沉静,看似不经意地扫视着周围,但那份蓄势待发的精干气质,以及耳廓上若隐若现的透明耳麦,都昭示着他们“大内保镖”的真实身份。
到了这里,除了市里的主要领导因其身份无需再次核验外,其余所有人,包括那些业家,都需要再次出示自己的身份证件。一名便装人员手持一份打印清晰的名单,目光锐利,对着证件上的照片和本人进行仔细比对,确认无误后,才会微微点头示意放行。整个流程着一股不容置疑的严格。
王复生对此倒是浑不在意,他心态放松地从口袋里掏出自己的身份证,递了过去。那便装人员对照名单,在“王复生”这个名字上停留了一瞬,又抬眼仔细看了看他,眼神中似乎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确认,随即利落地将证件还给他,抬手做了个“请”的手势。
顺利通过检查,王复生终于来到了最终的接机大厅。这里宽敞明亮,沙发座椅舒适,但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无声的紧张感。不少企业家和随行人员都不由自主地频频看表,或低声交谈着航班预计抵达的时间,或整理着自己的衣着,生怕有失仪的地方。
王复生环顾四周,感觉自己和这略显焦灼的氛围有些格格不入。他既不需要像市领导那样斟酌待会儿汇报的措辞,也不需要像其他企业家那样思考如何给首辅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角色特殊而明确,反倒让他成了现场最轻松的一个。
于是,他既来之则安之,找了个不显眼但视角不错的沙发座位,施施然地坐了下来,甚至还调整了一个舒服的姿势。与其像其他人那样紧绷着心神干等着,不如养精蓄锐。他闭上眼睛,仿佛只是在一个普通的候机室里小憩,将周遭那无声的紧张与期待都隔绝在外,静待那架承载着国运与个人际遇的专机降落。
又过了四十多分钟,接机大厅里安静得几乎能听到彼此的呼吸声。突然,不知是谁压低声音说了一句:“到了,到了……专机落地了!”
这句话如同一声无声的号令,原本或坐或站、保持着表面平静的众人,几乎在同一时间齐刷刷地站了起来,不约而同地向前涌去,下意识地想要更靠近接机口,一时间入口处显得有些拥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