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连绵的苍莽山脉深处,有一处被当地人称为“镜墟”的神秘地带。那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废墟,而是由无数面天然水晶镜组成的回廊。这些水晶镜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有的如圆盘般平整,有的似曲面般扭曲,它们以诡异的角度嵌在岩壁间,折射着从山缝渗入的微光,终年不散的薄雾让整个回廊更显缥缈。传说镜墟回廊藏着时间的秘密,误入者会看见不属于自己的记忆,甚至被卷入时间的裂隙。
三十岁的古籍修复师沈砚,便是被这传说牵引而来。他并非猎奇者,而是在一本唐代残卷中发现了关于镜墟的记载——残卷用朱砂标注,镜墟深处有“回纹玉”,能修复一切被时光损毁之物,包括记忆。沈砚的母亲十年前因一场意外失忆,连他这个独子都认不出,他走遍各地,只为找到能唤醒母亲记忆的方法。
深秋的清晨,沈砚背着装有修复工具和干粮的行囊,顺着采药人留下的模糊路径进入山脉。越靠近镜墟,空气越发阴冷,四周的鸟鸣虫嘶渐渐消失,只剩下风穿过岩壁的呜咽声。当第一面水晶镜出现在眼前时,他不禁屏住了呼吸——那镜面足有一人高,晶莹剔透,却不像普通镜子那样映照出他的身影,而是晃动着一片模糊的水纹,仿佛藏着一汪流动的星河。
沈砚沿着由水晶镜构成的回廊缓缓前行。这些镜子的排列毫无规律,有的面对面形成狭窄的通道,有的斜嵌在头顶,让人不得不时刻低头提防。他发现,每面镜子里的景象都不同:有的映出茂密的原始森林,穿着兽皮的人举着石斧奔跑;有的展现出繁华的古代市集,小贩的吆喝声似乎能穿透镜面传来;还有的镜中是一片漆黑,只有几点星火闪烁,像是深夜的海面。
走到回廊中段时,一面嵌在地面的水晶镜引起了他的注意。镜面朝上,恰好能让他看清自己的倒影。沈砚蹲下身,正想仔细观察,镜中的影像突然变了——那不是他现在的模样,而是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穿着褪色的蓝布褂子,正蹲在河边,手里拿着一根树枝在水里划着什么。
“小砚,快回家吃饭了!”镜中传来一个温柔的女声。
小男孩回过头,露出与沈砚儿时一模一样的眉眼,他笑着应道:“娘,你看我画的鱼!”
沈砚的心脏猛地一缩。那是他童年时的场景,河边就是他家老屋后面的那条小溪,而那个声音,正是母亲失忆前的声音。他伸出手,想要触碰镜中的影像,指尖却只碰到一片冰凉的水晶。就在这时,镜面突然泛起涟漪,一股强大的吸力传来,他眼前一黑,失去了意识。
再次睁开眼时,沈砚发现自己站在一条熟悉的石板路上。两旁是低矮的砖房,墙上贴着褪色的年画,空气中飘着饭菜的香气。不远处,一个穿着蓝布围裙的中年妇女正站在门口,朝他挥着手:“小砚,发什么呆呢?快进来,你最爱吃的红烧肉做好了。”
是母亲!沈砚的眼眶瞬间湿润。他冲过去,想抱住母亲,却径直穿过了她的身体。母亲似乎毫无察觉,转身走进屋里。沈砚低头看向自己的双手,发现它们变得半透明,像个幽灵。他这才明白,自己被卷入了镜墟制造的时间幻境,回到了十年前母亲失忆前的日子。
他跟着母亲走进屋,看见年幼的自己正坐在饭桌前,狼吞虎咽地吃着红烧肉。母亲坐在一旁,温柔地给他夹菜:“慢点吃,没人跟你抢。对了,下周你生日,想要什么礼物?”
“我想要一个放大镜!”年幼的沈砚含糊不清地说,“先生说,用放大镜能看清古籍上的小字,等我长大了,也要像爹一样当修复师。”
母亲笑着摸了摸他的头:“好,娘给你买。”
沈砚站在角落,泪水无声地滑落。这些温馨的片段,母亲早已忘得一干二净。这些年,她住在疗养院,眼神总是空茫的,无论沈砚怎么讲述过去的事,她都只是礼貌地笑笑,像在听别人的故事。
幻境中的时光流逝得极快。沈砚看着年幼的自己收到放大镜,兴奋地对着阳光观察叶片的纹路;看着自己第一次尝试修复书页,把墨汁弄得满手都是,母亲一边数落一边给他洗手;看着父亲在一次修复事故中意外去世,母亲抱着他,泪水浸湿了他的衣领……画面最后停留在十年前那个雨天,母亲去市集给他买修复用的特殊胶水,一辆失控的货车冲了过来,母亲为了推开路边的一个小女孩,自己被撞倒在地。
“不要!”沈砚大喊着,想要阻止那辆货车,却只能眼睁睁看着悲剧发生。剧烈的情绪波动让幻境开始扭曲,房屋、街道像破碎的玻璃般裂开,他再次陷入黑暗。
当他恢复意识时,仍蹲在那面地面水晶镜前,镜面已经恢复平静,映出他此刻苍白憔悴的脸。沈砚抹了把脸上的泪水,发现掌心多了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碎片,半透明,泛着温润的光泽,上面隐约有回形纹路——是回纹玉!
他握紧回纹玉,心脏因激动而剧烈跳动。原来在幻境中,当他情绪最强烈的时刻,回纹玉便从镜中剥离出来,落到了他手中。沈砚站起身,想要尽快离开镜墟,将回纹玉带给母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