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过来的李默,仿佛一个电量耗尽后刚刚接上微弱电源的设备。意识是清醒的,但感知变得极其狭窄和模糊。【宏观态势感知】萎缩到仅能覆盖这间公寓,【规则解析】更是如同生锈的齿轮,稍一运转就带来大脑针刺般的剧痛。体内那“镜像”污染如同附骨之疽,盘踞在规则核心周围,不断散发着冰冷的异样感,时刻提醒着他之前的惨烈代价。
然而,那簇混沌色的“星火”却顽强地存续了下来,并且因为他的苏醒,与外界都市“生命场”的连接变得更加主动和清晰。
他不再仅仅是被动接收那些“无序生机”的碎片。他开始尝试以一种更精细的方式去“倾听”这座城市的脉搏。
他靠在落地窗前,俯瞰着下方的车流与人潮,闭上眼睛,将微弱的感知力如同蛛网般缓缓铺开。
他“听”到了。
陆家嘴金融中心区域,散发着一种高度紧张、充满计算与**的“锐利”波动,如同金属的嗡鸣。
老城厢的弄堂里,则是一种缓慢、琐碎但充满烟火气的“温吞”气息,带着邻里间的人情冷暖。
大学校园区域,是蓬勃、好奇略带迷茫的“跃动”频率。
而穿过城市的黄浦江,则承载着一种混合了历史沉淀与现代活力的、悠长而复杂的“流淌”意蕴……
这座庞大的都市,并非一个混沌的整体,它内部存在着无数个大小不一、性质各异的 “心念聚集体” ,或者说 “都市脉轮” 。这些“脉轮”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频率”,共同构成了上海这座魔都复杂而充满张力的灵魂。
李默尝试着,引导自己那混沌色的星火,不再漫无目的地吸收,而是小心翼翼地、选择性地与某个小型且相对平和的“脉轮”——比如楼下一个小公园里晨练老人们散发出的“悠闲安康”的频率——进行共振。
这一次,效果截然不同!
当他的星火频率与那“悠闲安康”的波动同步时,他不仅感觉到星火本身得到了一丝滋养而略微明亮,更重要的是,他体内那“镜像”污染带来的冰冷滞涩感,竟然被这股平和温暖的力量 轻微地中和了一部分!
虽然效果微乎其微,污染度可能只下降了0.01%都不到,但这证明了一条全新的路径——利用都市中不同性质的“脉轮”频率,可以针对性净化“镜像”污染!
这远比被动吸收“无序生机”更有效率!
【检测到锚点意识场与特定环境频率产生良性谐振……‘镜像’污染活性受到微量抑制。】
【建议:持续进行针对性频率共鸣,探索不同‘都市脉轮’对污染物的净化效果。】
系统的提示验证了他的发现。
李默心中涌起一股希望。他不再只是一个被动疗伤的伤者,他变成了一个主动的研究者和探索者。这座他熟悉的城市,变成了一座充满未知能量的疗愈场和试验田。
五十天。
在李默专注于利用“都市脉轮”进行疗伤时,苏晚和“织网”的工作也在紧张进行。
对“火种”平台的深度净化取得了进展,通过结合李默传回的、关于“镜像”代码的规则特征数据,技术团队开发出了一种“规则杀毒程序”,虽然无法根除所有潜在风险,但基本确保了平台核心框架的安全。
同时,根据李默发现的“都市脉轮”现象,“织网”启动了一个名为 “都市灵脉测绘” 的附属项目。他们开始利用大数据、能量感应设备以及部分志愿者的感官报告,尝试绘制全球主要城市的“心念能量分布图”,为未来可能需要的、更精细化的意识防御提供数据支持。
然而,平静之下,暗流涌动。
这天傍晚,苏晚带来一个令人不安的消息。
“李默,我们监测到,就在上海,有几个之前与贝法资本有过隐秘资金往来、但在其崩塌后似乎沉寂下去的小型科技工作室和投资公司,近期活动突然变得异常活跃。”苏晚调出平板上的资料,眉头微蹙,“他们似乎在暗中收购一些……很冷门的技术专利和初创公司,领域涉及生物信息素、群体行为算法,甚至还有一家研究次声波共振的小实验室。”
“这些技术,听起来和‘意识’、‘情绪’的影响有关。”李默立刻警觉起来。
“是的。而且他们的资金流向很干净,几乎查不到源头,操作手法非常老练,不像是普通的商业行为。”苏晚顿了顿,压低声音,“我怀疑,贝法资本虽然倒了,但‘启迪者’可能并没有放弃上海……它们或许在启用新的‘代理人’,用更隐蔽的方式继续活动。”
李默目光一凝。他看向窗外流光溢彩的城市,那些璀璨的灯火之下,似乎隐藏着新的阴影。“启迪者”就像病毒,清除了一波,可能还有更隐蔽的变种潜伏着。
“盯紧他们。”李默沉声道,“但不要打草惊蛇。弄清楚他们的最终目的,以及……他们是否与‘镜像’或者那个‘意识放大器’的线索有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